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成为全球各国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和数字技术先驱,率先布局数字人民币(即电子人民币,简称e-CNY),不断推动其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近期,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上海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郑重承诺,将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推动数字人民币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潘功胜的这一表态不仅折射出中国在全球货币秩序中的积极布局,更彰显其对未来多极货币体系构建的坚定信心。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区别于比特币、以太坊等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它由国家信用背书,具备法偿性和稳定性,既能兼顾数字经济需求,又能保障金融安全。在当前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格局下,中国数字人民币的国际推广,意在打破单一货币主导的局面,推动建立以多种货币并存的多极金融体系。
潘功胜指出,传统跨境支付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及地缘政治风险,容易被政治力量利用为单边制裁工具,扰乱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而数字人民币借助先进的区块链和加密技术,能够提高跨境支付的透明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并保障交易安全和数据隐私。为了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中国已在上海设立了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该中心将成为促进跨境支付创新、支持国际贸易便利化以及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数字人民币的国际扩展不仅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联系,也为全球数字货币的发展树立标杆。当前,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试水自己的CBDC项目。以欧洲为例,《数字欧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试点和应用。
阿联酋计划于2025年底推出数字迪拉姆,以推动阿拉伯海湾地区的金融科技进步。以色列已发布数字谢克尔的初步设计方案,表现出对数字货币未来应用的巨大兴趣。与此同时,稳定币作为数字货币的重要分支,也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稳定币多以美元等法币为锚定,因其价格稳定和便利跨境转账的特点,已经获得广泛应用。尽管如此,稳定币的去中心化管理和监管合规问题仍存在较大挑战,而CBDC由于由中央银行监管,具有更强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2025年初的调研报告显示,全球约有31%的中央银行推出CBDC的计划有所推迟,主要原因是监管压力、经济不确定性及技术复杂性环节增加。
中国在2014年即开始探索数字人民币的研发,经过多年试点和推广,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其在电子支付、社会消费以及跨境结算中的应用愈发深入。中国政府借助数字人民币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强金融监管和防控风险的战略意图也日益明显。通过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中国希望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减少美元在全球贸易和金融结算中的垄断性影响,同时防范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金融风险。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背后,也是其积极塑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体现。海外市场的接受度和合作伙伴的广度,将是数字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衡量指标。预计未来几年,数字人民币将在更多跨境贸易结算、跨国投资、国际金融交易中发挥核心作用。
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优势也不容忽视。凭借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以及高效透明的资金追踪体系,其在防范洗钱、反恐融资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随着5G、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从零售支付到公共服务再到智能合约执行,均有望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金融生态变化带来的影响深远。首先,有助于缓解对美元付款结算渠道的依赖,促进货币多样化和金融市场稳定。其次,有望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
再次,推动全球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重构奠定基础。同时,中国在数字人民币布局中也注重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对话。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探讨跨境应用试点计划,涵盖亚洲、非洲和拉美等新兴市场,体现出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全球视野。面对高度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挑战,中国加快推广数字人民币国际使用,既反映了应对全球经济风险的战略考虑,也彰显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展望未来,随着各国监管环境的逐步明确及相关技术的成熟,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支付工具之一,推动全球货币体系向更加多元化、数字化迈进。总而言之,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关于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承诺,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数字货币竞赛中的重大一步。
它不仅呼应了全球金融趋势变革,也是在国际货币格局变化中的战略布局。数字人民币将作为桥梁,连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推动跨国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塑造未来全球数字金融生态的新秩序。未来,围绕数字人民币的政策创新、技术发展与国际合作,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全球金融稳定与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