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重要桥梁,正逐渐成为全球支付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在美国,稳定币市场的蓬勃兴起吸引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2025年初,美国国会引入了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GENIUS法案,成为当下数字资产监管领域的焦点。这项法案不仅意图为稳定币的发行与使用搭建法律框架,更在多个层面上有望彻底改写美国乃至全球的稳定币监管格局。稳定币作为与美元等法币挂钩的数字资产,其安全性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金融系统的稳定及消费者的信任。GENIUS法案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规定,明确稳定币的定义与监管职责,确保其在支付领域的合法地位。
法案明确定义支付稳定币为一种设计用于支付或结算的数字资产,必须实行1:1法币储备完全支持,且所持储备需为高质量流动资产,如现金、短期美国国债或中央银行存款。此一储备要求在保证稳定币兑付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流动性与安全性,从根本上缓解了市场对储备不透明及风险积累的担忧。监管机制方面,GENIUS法案引入了独特的双重监管架构,允许稳定币发行者根据其市场规模选择联邦或州级监管。具体而言,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发行者需接受联邦层面的监管,而低于该门槛的发行者可选择州级监管,前提是州监管要求与联邦标准基本一致。这种灵活且逐层递进的监管设计,既保障了严格监管的实施,又为中小型发行者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降低合规压力。法案还强调透明度,要求稳定币发行机构公开其储备状况及赎回政策,并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以保障储备的真实性和充足性。
此外,所有稳定币发行机构将被纳入反洗钱框架,作为《银行保密法》中的金融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尽职调查及可疑交易报告义务。消费者保护则是GENIUS法案的核心之一。法案设定,如果稳定币发行机构发生破产,持有者的赔偿请求将优先于其他债权人,有效降低了持币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潜在损失风险,增强市场信心。当前美国稳定币市场的监管状态尚显零散,联邦与州政府以及不同监管机构间的权限交叉导致市场合规难度加大。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分别对稳定币有较为不同的认定和监管态度,给市场稳定带来不确定性。法院判决如针对币安美元(BUSD)是否为证券的结果,也进一步显示出对稳定币属性的法律界定还存在争议和差异。
GENIUS法案通过为稳定币搭建清晰且统一的法律框架,有望打破监管碎片化局面,使合规标准透明化和一致化,减少法律灰色地带,从而提高行业的可持续性和规范程度。与此同时,GENIUS法案在业界和政策制定者中引发了热议。支持者认为,法案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保护和市场稳定性,还能提升美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以法律规制构筑美元支付的优势地位,防止境外稳定币抢占市场份额。法案的设计也借鉴了欧盟的数字资产监管新规MiCA,促使美国稳健跟进全球数字资产监管潮流,塑造国际监管合作的良好基础。反对意见主要来自消费者保护团体以及部分金融政策专家,担忧严格的储备要求和合规负担将增加小型和创新型发行者的经营难度,可能扼杀行业多样性和创新发展。一些批评者指出,允许大型商业巨头进入稳定币发行有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垄断与监管套利。
还有声音质疑双重监管模式可能带来执行不一致的风险,督促监管机构警惕监管套利及跨境监管漏洞。法案还将稳定币明确排除在证券、商品及投资公司的联邦法律定义之外,这为业内各类参与者厘清了法律边界,避免稳币在行业定位上的模糊带来的合规冲突。相比欧盟MiCA法规,GENIUS法案聚焦于美国市场并以支付稳定币为主,不直接涵盖央行数字货币(CBDC)及更加广泛的加密资产,但对算法稳定币则采取审慎研究态度,推动财政部先行开展风险评估后再决定监管路径。这一差异反映出美欧在数字货币监管策略上的分歧,也突显了美国在保护金融隐私和防止政府过度干预方面的政策倾向。未来,随着GENIUS法案的逐步推进及可能成为法律,该法案预期将大幅驱动稳定币行业的规范化进程,并进一步吸引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提升稳定币在日常金融支付中的应用广度。与此同时,行业参与者将面临调整资产结构以符合储备要求、加强合规流程和透明度的挑战。
尽管如此,长远来看,更加安全、稳定、规范的稳定币市场将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全球其他地区亦在积极设计或完善数字资产监管政策,GENIUS法案有望成为国际监管对话的重要参考范本。通过跨境监管合作和标准接轨,全球数字资产监管体系有望更加完善和协调。综上所述,GENIUS法案代表了美国立法机关对稳定币监管的重大进步,是引导数字金融创新安全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明确规范、增强透明度及强化风险防范,该法案不仅保障了消费者利益,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为美国在数字货币时代维护金融主权和美元地位筑牢基础。随着该法案的推进,数字资产行业及监管环境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或将随之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