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降至2.3%,比年初预期的水平下调近半个百分点,显示出全球经济正经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最缓慢的增长周期之一。虽然全球衰退尚未出现,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明显升级,尤其是在贸易紧张局势和政策动荡的背景下,70%的国家增长预测被下调,几乎涵盖所有地区和收入层次。贸易壁垒升级成为经济增长减缓的主因之一,而政策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推高了全球通胀压力,预计2025年全球通胀率将维持在2.9%,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关键症结。亚洲以外的发展中国家正步入“无增长区”,其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代的年均6%降至2010年代的5%,进入2020年代后更是跌破4%。
这与全球贸易增长率的下降趋势一致,2000年代约5%的贸易增长率逐步滑落至2020年代的不足3%。与此同时,尽管投资增长放缓,但债务水平却创下历史新高,这对经济复苏带来了沉重负担。2025年,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增长预期仅为3.8%,低于过去十年约1个百分点。低收入国家增长虽较快,预计为5.3%,但较年初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表明其复苏动力依旧有限。严峻的经济形势削弱了这些国家创造就业、减少极端贫困、缩小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差距的能力。人均收入增长放缓至2.9%,比2000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如果发展中国家(除中国外)要恢复疫情前的 GDP 增长轨迹,可能需要长达二十年的时间。
各区域经济展现出不同的增长轨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增长率预计在2025年放缓到4.5%,随后在2026至2027年进一步降至4.0%。欧洲和中亚地区表现较为疲弱,预计2025年增长仅为2.4%,2026至2027年小幅回升至2.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维持相对稳定,增长率约为2.3%,并预计在未来两年略微改善。中东和北非地区则相对乐观,预计2025年增长达到2.7%,2026至2027年加快至3.9%。南亚地区表现最为强劲,2025年增长率预计为5.8%,随后进一步提升至6.2%。
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长率预计将温和增长,2025年约3.7%,2026至2027年提高至4.2%。全球贸易紧张的持续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处于贸易冲突前线。这些国家曾因贸易一体化受益良多,如今却面临不断上升的关税和不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国际社会若能缓解贸易摩擦,将大幅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和金融波动,有望使全球经济在2025年及2026年间增强0.2个百分点的增长动力。贸易自由化和更紧密的国际合作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路径。面对日益增加的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需通过寻求多元化和战略性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特别是通过区域贸易协议,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
政府资源有限,发展需求却在增加,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聚焦于提升国内财政收入,合理分配财政开支以扶持最脆弱的群体,并加强财政框架的稳健性。除了贸易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和促进就业同样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提升劳动力技能,构建高效的劳动力市场,为企业与求职者提供更好的匹配机制,能够有效推动生产力提升和经济活力恢复。国际社会的协作作用不可忽视。多边合作机制、优惠融资支持以及对发生冲突国家的紧急救援,都是保障全球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化不断遭受挑战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间加强对话与合作,不仅能够缓解目前的贸易与政策不确定性,更有助于为未来的全球经济形势铺设稳定而繁荣的道路。
尽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低迷,但面向未来,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和加强多边合作,全球经济依然有望实现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决策者、企业及民众需要共同面对这一发展周期的挑战与机遇,积极采取行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保障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