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惊人的能力,从下棋、预测蛋白质结构到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的表现令世人瞩目。随着科技大潮席卷全球,打造具备“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简称AGI)的系统成为众多科技巨头如OpenAI、Meta等企业的长期追求。AGI的理想状态是创造出一套具备与人类大脑无异、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系统。然而,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仍各有所长,尚未达到真正通用的智能水平。绝大多数AI系统只能专注于单一任务,在复杂、多变的人类认知环境中依旧显得捉襟见肘。棋类AI可以轻松打败人类顶尖选手,却无法驾驶汽车;聊天机器人能够生成拟人对话,却会犯下常识性错误,例如在国际象棋中让兵车实现非法移动。
尽管如此,科学界最新的探索却显示,人工智能并非只是执行工具,也可以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重要伙伴。一个名为“半人”(Centaur)的ChatGPT类大型语言模型系统被开发出来,能够在心理学实验中模拟人类心理状态,体现出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及其固有的缺陷。该系统的研发代表着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开辟了理解人类思维机制的新途径。认知科学作为研究人类学习、记忆、决策等认知能力的学科,数十年来建立了多个理论框架,力图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规律。通过严谨的心理学实验,这些理论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例如,人类在面对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时候通常倾向于保守,宁愿接受确定但较小的收益,而非冒险争取高额回报。
这一现象被称为风险规避,代表了人类心智中深刻的行为规律。Centaur系统的亮点在于,它被训练使用超过一千万条来自心理学实验的数据,这使得它能够用与人类相似的方式回答问题并作出决策。其不仅能够体现人类认知的优势,也会重现人类思维中的局限与漏洞。这种“带着瑕疵”的模仿让科学家看到了AI成为理解人类大脑的有力工具的新可能。通过让AI扮演实验参与者,研究者得以精准地测试、验证各种认知理论,从而提高实验设计的效率与准确度。人类的思维复杂而多样,从记忆的提取到情绪的影响,从逻辑推理到直觉判断,每一个环节背后都存在着庞大而微妙的神经活动机制。
传统实验往往受限于样本量、实验条件以及人类行为的不可控性。引入模拟人类认知的AI,不仅能够大规模复制各种实验情境,还可以稳定输出多样化的心理反应,助力科学家揭示潜藏在行为背后更深层的认知规律。此外,这种方法还促进了人工智能自身的发展。AI在模仿人的认知过程中,不断暴露和修正自身的缺陷,例如前述的简单逻辑错漏,这有助于向更真实、人性化的人工智能迈进。科学家强调,尽管AGI的终极目标尚未明确且遥远,探索AI模拟真实人类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极具价值。它不仅为认知科学提供了新视角,更将推动未来人机交互、智能辅助决策以及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从长远来看,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可能重塑人类对智能的理解,甚至影响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当前,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伦理和法律的关注逐渐升温,尤其是在技术能够深层次解读和模拟人类思维之后,保护隐私、确保技术透明、避免偏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科学共同体与政策制定者需携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促进AI技术健康发展。总的来说,科学家利用大型语言模型模拟人类心理状态的尝试,是探索人类心智奥秘的崭新里程碑。它展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变革,也昭示着人工智能在未来认知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无穷的潜力。随着研究深入,AI不再只是人类智慧的工具,更可能成为智慧本身的全新展现,从“逻辑机器”向“认知伙伴”转变,为人类社会带来持续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