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随着macOS 26“Taihou”首个开发者测试版的发布,苹果公司正式移除了对FireWire技术的支持。作为诞生于1999年的高速数据传输接口,曾几何时,FireWire因其高效稳定的特性,成为苹果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连接标准。如今,随着新系统的推行,FireWire被彻底剔除系统深层,甚至在“系统信息”应用中不再显示其任何痕迹,这似乎宣告了FireWire时代的终结。 回顾FireWire的历史,起初它被定义为IEEE 1394标准,由苹果公司首次在蓝白Power Mac G3上推出,成为当时USB 1.0的强有力竞争者。其传输速度为400兆比特每秒,是当时USB速度的三十多倍。FireWire的诞生有效解决了早期USB传输慢、体验差的问题,特别是在数字视频编辑、外部存储和专业音频设备领域,凭借其对等连接、低延迟和级联扩展等优势,迅速获得了专业用户的青睐。
在苹果历史上,FireWire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象征,更承载着诸多产品的成长。2001年第一代iPod的同步和充电便依赖FireWire端口,这种接口的快速数据传输和充电能力,为iPod的成功奠定了硬件基础。早期,FireWire也是数字视频时代家用创作的核心技术,通过i.link电缆连接摄像机和Mac,实现了影像无缝导入iMovie等创意软件的便捷流程。正因如此,FireWire帮助了无数普通用户和专业工作者踏入了数字创意的大门。 苹果在2003年推出的FireWire 800版本进一步提升了传输速度,达到了800兆比特每秒,并采用了更为紧凑的小型接口。然而,随后随着USB 2.0以及后来的Thunderbolt技术兴起,FireWire的独占优势被逐渐蚕食。
尽管苹果并未采纳IEEE 1394标准后续的光纤和更高速率版本,依然在较长时期内通过Thunderbolt转FireWire适配器提供部分兼容,帮助用户延续老旧设备的使用寿命。 然而FireWire的衰落是不可逆的趋势。USB的普及率远高于FireWire,且成本低廉,配合持续升级的传输速度,使其成为市场主流。同期,Thunderbolt技术的出现结合了更高带宽和多功能端口,成为苹果设备的首选连接方案。苹果于2011年推出的iMac成为最后一款原生支持FireWire的Mac产品,之后的Mac硬件逐步舍弃了该接口。macOS系统层面虽有延续支持,但未再进行重大更新,第三方配件也开始转向Thunderbolt和USB。
如今,macOS 26中的FireWire驱动被移除,FireWire设备不再出现在磁盘工具和Finder中。即便通过转接器连接,系统亦无法识别FireWire设备,这意味着用户需要保留运行较旧系统或使用老旧硬件才能继续访问FireWire存储介质。对于绝大多数现代用户而言,这几乎不会产生影响,因为他们的工作流早已全数迁移至Thunderbolt 4和USB4等先进技术上。 这一技术变革不仅象征着老旧接口的落幕,也反映出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演进。FireWire曾经的辉煌激励了数字视频和音乐等内容的制作,这对于苹果“数字中心”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如今它逐渐被淘汰,但FireWire影响仍然深远。
它曾实现的高速点对点通讯、适用于音视频编辑的低延迟传输,都成为如今高速接口设计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FireWire的诞生还与早期计算机技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创新紧密相关。其设计思路和工程技术几近引领一个时代,连接方式的革新为个人计算的应用打开了更多可能。即便随着硬件更新迭代,FireWire作为连接标准的意义也开始转变,更趋向历史遗产的角色。 对相关用户群体来说,FireWire退出舞台虽然带来不便,但也是技术更替的必然。过去依赖FireWire的设备如DV摄像机、专业音频接口和某些外置硬盘,必须通过迁移数据或采用保留旧硬件等手段应对这一变化。
对于创意产业人士而言,理解新接口的优势以及如何在新的生态系统下优化工作,是确保工作流程顺畅的关键。 此外,这也促使行业内配件制造商和第三方解决方案供应商进行调整,开发兼容更现代高速接口的产品。未来,苹果和整个生态系统将更加聚焦于无线传输和更高效的有线数据接口,以满足5G及后续网络和高性能计算的需要。 总而言之,macOS 26中FireWire的移除,标志着一个诞生于上世纪末的接口标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它的离去不仅是技术更新换代的自然结果,同时也是数字创意和苹果发展历程中重要章节的结束。回顾FireWire的贡献,我们不仅怀念那个基于硬件创新连接数字世界的时代,更期待未来更快速、更智能的连接技术,继续推动数字生活和创意产业的进步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