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接连发生多起令人震惊的暴力案件,其中一名涉案的俄勒冈州青少年被控参与针对华盛顿州西南部一购物中心的大规模枪击阴谋,另一名加州棕榈泉的轰炸犯则涉嫌炸毁一家生育诊所。调查机构透露,这两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深受虚无主义极端思想的影响。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概念,虽然历史悠久,却在当代社会通过网络传播和极端主义群体,被某些人曲解与滥用,成为极端暴力行动背后的隐秘动力。虚无主义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认为“所有价值观毫无根据,且无事可知或可传达”的世界观。这种思想来源于对存在的极端怀疑和悲观,强调生活缺乏本质意义、目的和道德。因此,真正的虚无主义者可能不认同任何忠诚、信仰,甚至可能拥有一种毁灭性的冲动。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深入探讨虚无主义,提出其对道德、宗教和形而上学信念的腐蚀作用,预见到其将导致所有传统价值的瓦解。在现代视角下,联邦调查局(FBI)和司法机构引入了“虚无主义暴力极端分子”(Nihilistic Violent Extremists, 简称NVE)的概念,专指那些因怨恨社会而追求其覆灭,通过散布混乱和破坏以达到加速社会崩溃的极端暴力个体。NVE往往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联络并诱导易受影响者,尤其是未成年人,推动他们走向暴力犯罪。这其中,社交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网络社区如4chan等成为传播“黑丸”(black pill)文化的温床。该文化宣扬极端虚无主义,强调现有体制的腐败不可避免,社会注定走向崩溃,倡导放弃希望,甚至欣然接受末日预言。黑丸思维常伴随年轻人的绝望和孤立感,反复寻找各种证据强化其厌世观点。
部分极端群体如“非自愿独身者”(incels)也深陷虚无主义,借助黑丸概念掩饰自我厌恶和社交隔离。他们中的许多人表现出强烈的自杀倾向,并涉及以自杀式杀戮的暴力行动。历史案件如2014年加州伊斯拉维斯塔枪击案即为警示。退休的FBI高级犯罪分析师玛丽·艾伦·奥图尔指出,虚无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黑白世界观,而是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光谱变化。从过去缺乏社交媒体的个案到如今愈发普及的虚无主义极端主义,形势变化表明网络社交平台加速传播和正常化了这种极端世界观,使得年轻群体更容易形成相似的暴力阴谋和行为。值得关注的是,虚无主义极端主义不仅仅是哲学上的偏激思考,而是紧密结合了深层的社会不满、孤立感和心理疾病,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危机。
预防这类极端思想并非一蹴而就,必须从教育、心理健康支持、网络监管和社区建设等多方面齐头并进。社会各界需要重视极端虚无主义的潜在危险,推动正向价值观的传播,帮助年轻人建立归属感和生命意义。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源减少虚无主义所引发的暴力事件,为社会安全和稳定创造更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