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对30票反对的结果,正式通过了旨在规范稳定币市场的GENIUS法案。这标志着美国在加密货币监管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同时也为稳定币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法规基础。该法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稳定币发行商的要求,包括反洗钱措施以及必须以美元和短期美国国债1:1比例储备支持,这一举措旨在增强稳定币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然而,尽管法案获得了两党支持,业内外多方专家却对这些规定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表达了严重关切。GENIUS法案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不仅限制了稳定币的发行标准,更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国债市场的需求结构。法案鼓励稳定币发行商优先选择美国国债作为储备资产,尤其是短期国债,这被视为能够巩固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以及推动国债市场的活跃度。
立法者如田纳西州参议员比尔·哈格蒂(Bill Hagerty)明确表示,这项法案能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美元需求,并促进美国国债的购买市场。然而,学者和监管界的声音却更为谨慎甚至警惕。范德堡大学的叶莎·亚达夫教授(Yesha Yadav)和前联储支付及清算部门官员布伦丹·马龙(Brendan Malone)提出,随着稳定币发行规模的持续增长,当前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可能无法支撑这种扩张,存在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稳定币的流通量已经从2019年的约20亿美元激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300亿美元,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同时美国国债市场虽规模庞大,达到28.6万亿美元,但市场流动性近年来却不断减少,部分原因源于市场参与者数量减少以及监管要求提高。诸如高频自动交易对手加剧竞争,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必须持有更高资本缓冲,导致银行对国债市场参与意愿下降。
亚达夫和马龙警示称,如果稳定币发行商在遇到流动性危机时需要大量变现其持有的美国国债,现有市场规模和交易对手的不足可能引发卖盘拥堵,影响国债价格,进而损害市场的整体稳定。此前新冠疫情引发的2020年3月国债市场流动性短缺,以及2025年4月因美国贸易政策变化引发的市场非理性波动,均体现了国债市场脆弱一面。稳定币行业和国债市场日益紧密的联系意味着两者相互影响的风险不容忽视。规则要求稳定币必须用短期美国国债进行1:1储备支持,也可能改变国债发行的结构,倾向于更多发行短期债务,从而缩短政府融资周期。这将带来财政政策调整的挑战,增加政府资金成本,甚至影响长期公共支出计划。尽管GENIUS法案旨在借助稳定币推动美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元地位稳固,监管和市场专家们强调,必须建立联邦层面的协调机制,确保稳定币发行与国债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风险管理和市场流动性的平衡。
目前,涉及稳定币和国债市场的监管体系分散,至少有五个联邦监管机构涉及相关职责,但尚无一个机构完全负责协调两者的监管。如何搭建有效的监管桥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监管部门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GENIUS法案在众议院仍待表决,并需与众议院提出的STABLE法案进行合并调和。两者在监管架构、州与联邦监管权划分、匿名算法稳定币的监管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都是政治协商中的重点议题。法案还引发政治层面的担忧,部分民主党议员批评该法案过于偏袒加密行业利益,可能助长包括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内的相关利益集团获利。这些政治力量的角逐,可能影响该法案的最终命运和政策实施效果。
面对日益增长的稳定币市场和日渐紧张的国债市场流动性,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应加快协调步伐,在确保消费者保护与市场稳定的基础上,推动金融创新的安全发展。如何平衡促进数字资产创新与维护传统金融市场稳定,是当下监管的核心课题。GENIUS法案的通过是美国迈向数字货币监管的重要一步,但也提醒我们,加密领域的高速扩张必须与基础金融市场的承载能力相匹配,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和公民财富安全。美国稳定币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关键节点,政策制定和市场反应间的互动将深刻影响全球加密货币及其相关资产的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