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袖访谈 加密活动与会议

深入理解软件测试中的“不要模拟你不拥有的对象”原则

行业领袖访谈 加密活动与会议
Don't Mock What You Don't Own" in 5 Minutes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测试第三方依赖成为一个复杂且易出错的环节。探讨为何应避免模拟非自有对象,借助合理的抽象层设计,实现更稳健、更易维护的测试策略,提升业务逻辑代码质量。

在软件开发领域,测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用以保证代码的质量和稳定性。然而,当涉及第三方依赖时,如何有效地编写测试代码常常成为开发者面临的难题。一个古老却颇具误导性的原则——“不要模拟你不拥有的对象”(Don't Mock What You Don't Own)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测试设计的合理性与可维护性。 所谓“不要模拟你不拥有的对象”,是指在编写测试时,应尽量避免直接对第三方库或外部依赖进行模拟(mock)。相反,建议只对自己控制和拥有的代码部分进行模拟。这一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模拟第三方代码不仅容易导致测试代码复杂难写,还会埋下调试和维护的隐患。

理解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区分“拥有对象”和“拥有对象的接口”。对第三方库来说,虽然我们能够调用它们的API,却不拥有这些API的设计与实现,因此当第三方库发生变化时,模拟的代码同样需要频繁更新,导致测试脆弱且难以维护。 作为具体示例,假设我们开发了一个Python程序,功能是访问Docker容器仓库的HTTP接口,获取仓库列表及其对应的版本标签。初看如此的业务逻辑代码,只需模拟HTTP客户端的get方法即可对网络请求进行替代,看似简便。然而实际上,为了准确模拟HTTP响应的层层嵌套结构,测试往往需要编写多层嵌套的模拟对象,繁琐且易错,例如需要三层甚至四层的嵌套模拟。测试代码变得冗长且难以理解,掩盖了业务逻辑的本质。

在无意识地直接模拟第三方HTTP客户端的情况下,测试维护成本增加,更新第三方库版本时修复测试的工作量也会激增。这种“无礼”的模拟不仅影响开发效率,也降低团队对测试结果的信任度。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引入额外的抽象层,将第三方依赖封装在一个自己拥有的类内部。以示例程序为例,可以设计一个DockerRegistryClient类,专门封装对HTTP客户端的调用。该类拥有的接口仅包括获取仓库列表和获取对应标签列表的方法。如此,当业务逻辑模块调用DockerRegistryClient提供的接口时,其直接依赖的便是自己所拥有的接口,而非第三方HTTP客户端。

如此设计测试时,只需对DockerRegistryClient进行模拟,替代其关键的方法即可。测试中模拟的层次大大降低,例如只需模拟两个接口的返回值即可。测试代码结构清晰,意图明确;业务逻辑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大幅提升。 从长远来看,这一抽象层的引入不仅降低测试复杂性,更形成良好的模块边界。业务逻辑代码与第三方库耦合度降低,万一未来需要更换HTTP客户端或网络库,只需修改封装层,业务代码及测试代码无需改变,使得代码不断演进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当然,原则并非绝对无条件适用。

对于某些第三方对象,若其接口设计简单且稳定,模拟起来并不会带来复杂度,也可以适当打破“只模拟自有代码”的限制。例如,对一些轻量级、无状态的工具函数模拟,有时能快速实现测试目标。同时,针对难以模拟的错误场景,如网络超时、连接中断等,也可能需要对第三方库进行直接模拟或使用特定的测试工具来模拟真实网络环境。但无论如何,提前理解抽象层的重要性,有助于开发者做出合理抉择,避免陷入“模拟地狱”——繁冗且不稳定的测试代码。 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测试关注点聚焦在业务逻辑本身,而不是第三方依赖实现细节。通过将外部依赖封装为自有代码,再针对自有接口编写测试,代码的意图更加清晰,也更符合面向对象设计理念中的单一职责和高内聚原则。

引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经典观点,“所有问题均可通过增加一层间接层来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支撑。抽象层的设计是软件架构优化的常用方法,同样适用于测试设计。它不仅减少测试代码复杂度,也提升整体系统的健壮性。 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测试设计习惯,开发者便更容易对代码进行重构与优化,而不担心破坏已通过的测试。测试代码的可维护性成为软件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模拟你不拥有的对象”这一原则无形中助推了这种良好软件工程实践的落实。

总结来看,避免直接模拟第三方依赖,改为通过自有的抽象接口进行测试,是提升测试代码质量和业务代码质量的最佳途径。它减轻了测试负担,使测试用例更加简洁明了,促进代码的模块化与解耦合。同时,也为适应变动频繁的外部依赖提供了应对之策。 为更深入理解此原则,建议研究业界著名软件架构资料与著作,例如与数据库测试相关的“That's Not Yours”以及Martin Fowler关于测试对象的分类等内容。此外,“Architecture Patterns with Python”等现代软件架构书籍中对该原则的论述,能帮助开发者从整体架构视角构建优质测试策略,为日常开发工作提供实用指导。 最终,测试设计并非硬性法则的堆积,而是基于具体需求和团队实际情况的权衡。

理解“不要模拟你不拥有的对象”不仅是为了遵守规则,更是为了激发对代码结构和测试策略的反思,使软件开发更加高效。拥抱这一原则,开发者将收获更具可读性、可维护性和稳定性的优秀测试代码,从而推动软件质量的全面提升。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自动交易 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卖您的加密货币 Privatejetfinder.com

下一步
Cmapv2: A high performance, concurrent map
2025年09月05号 11点21分25秒 Cmapv2:高性能并发哈希映射的革命性实现

深入了解Cmapv2这一高性能并发映射工具,探索其设计理念、使用方法及在现代Go语言开发中的应用价值,为探索高效并发数据结构提供有力参考。

Preparation of a neutral nitrogen allotrope hexanitrogen C2h-N6 – Nature
2025年09月05号 11点22分03秒 突破性发现:中性六氮单质C2h-N6的制备及其前景解析

中性六氮单质C2h-N6的成功合成标志着氮同素异形体研究的新里程碑。作为一种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材料,六氮分子在能源储存与环境保护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深入探讨了六氮的合成方法、分子结构、稳定性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Chem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vs. chemist expertise
2025年09月05号 11点23分04秒 大型语言模型与化学专家:化学知识与推理能力的深度对比

探讨大型语言模型在化学领域的知识掌握与推理能力,分析其相较于专业化学家的表现优势与局限,揭示未来化学教育和研究的变革方向。

Preparation of a neutral nitrogen allotrope hexanitrogen C2h-N6 – Nature
2025年09月05号 11点23分55秒 中性氮同素异形体六氮C2h-N6的成功制备与科学意义

中性氮同素异形体六氮(C2h-N6)的制备突破,揭示了新型高能储能材料的潜力,推动了氮基化学和能源材料领域的发展,对未来环保能源的应用具有广泛影响。本文深入解读六氮分子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稳定性及其应用前景。

Chem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vs. chemist expertise
2025年09月05号 11点24分39秒 大型语言模型与化学专家:化学知识与推理能力的比较与未来展望

探讨大型语言模型在化学领域的知识掌握及推理能力,与传统化学专家的专业水平进行对比,揭示当前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并展望未来化学研究与教育的新趋势。

Would you switch browsers for a chatbot?
2025年09月05号 11点25分54秒 为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你会切换浏览器吗?探讨浏览器与AI整合的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成了先进聊天机器人的浏览器正在引发行业和用户的新一轮关注。浏览器不仅是访问互联网的窗口,更逐渐成为智能助手和生产力工具的平台。本文深入探讨了用户是否愿意为具备强大聊天机器人功能的浏览器切换,分析这一趋势背后的技术驱动力、市场动态以及用户体验的变化。

Preparation of a neutral nitrogen allotrope hexanitrogen C2h-N6 – Nature
2025年09月05号 11点26分43秒 突破性发现:中性六氮同素异形体C2h-N6的合成及其应用前景

中性六氮同素异形体C2h-N6的成功合成为氮基高能材料研究带来了新机遇。通过银叠氮化物与卤素气体反应,科学家首次制备出稳定的分子态N6,这种新型分子因其高储能潜力和环境友好特性,未来有望在清洁能源和高性能推进剂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深入解析该分子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稳定性及其可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