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Active Directory(简称AD)成为众多企业管理用户和权限的核心系统。AD服务账户是支撑各类应用程序、自动化任务和系统服务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往往忽视甚至遗忘了这些账户,导致它们成为网络攻击者的潜在突破口。本文将深入解析被遗忘的AD服务账户所带来的风险,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企业守护数字资产安全。 传统上,AD服务账户通常用于运行后台服务、执行自动化脚本、支持测试环境及遗留系统等。由于这些账户多为机器或应用所使用,且通常不与特定的个人用户直接绑定,它们往往不会出现在日常的审计和监控视野中。
一旦设置了永不过期的密码或长期未进行密码更新,这些账户实际上就是安全管理中的盲点,极易被攻击者利用。 企业安全团队在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压力和技术负债时,往往优先处理显而易见的安全问题,对于隐藏在后台的服务账户缺乏足够关注。这种忽视使得服务账户在没有任何警示的情况下持续存在,成为攻击者实施内网渗透的理想载体。攻击者一旦通过钓鱼邮件或社交工程手段成功入侵初始账户,接下来的行动往往就是搜寻和利用服务账户,提升自身权限,并横向移动以渗透更多核心系统。 事实上,历史上不少重大安全事件均显示出服务账户被攻击的痕迹。例如2020年震惊全球的SolarWinds事件中,攻击者成功利用被忽视的服务账户,悄无声息地深入目标环境,进而访问大量敏感数据和系统资源。
由此可见,服务账户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安全的整体水平。 要有效防范被遗忘的AD服务账户带来的风险,第一步是全面盘点现有账户,提升可视性。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查询AD中启用服务主体名称(Service Principal Name,SPN)的账户,筛查那些设置了非过期密码或长时间未登录的账户,从而确定潜在的孤儿账户。此外,检查计划任务及自动化脚本中是否嵌入了已废弃的账户凭据,有助于发现隐藏的风险源。定期审查账户所在的组权限,识别权限异常或权限膨胀的现象,也同样重要。 为实现更加高效的账户管理,企业可以考虑使用管理型服务账户(Managed Service Accounts,MSAs)和组管理型服务账户(Group Managed Service Accounts,gMSAs),这类账户具备自动密码更换功能,且不支持交互式登录,极大降低了因密码泄露产生的风险。
同时,维护一个专门的组织单位(Organizational Unit,OU)来集中管理服务账户,可以简化策略应用与审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服务账户面临的另一个显著风险是“权限 creep”即权限膨胀。许多服务账户最初拥有较低权限,但随着系统升级、角色变更或嵌套组继承,这些账户的权限逐步扩大,最终可能获得访问关键资源的能力却无人知晓。这种悄然演变的权限增长极易被攻击者利用,因此定期回顾和调整服务账户权限是必要的安全措施。 除了账户的权限和生命周期管理外,密码安全同样不可忽视。长且复杂的密码或密码短语应成为服务账户密码策略的基础。
避免密码重复使用或在代码、脚本中硬编码凭据,确保密码定期更换,有效降低密码猜测和暴力破解的风险。借助自动化工具来实现密码轮换和策略执行,能够减轻人为疏漏带来的安全隐患。 近年出现的多起针对Microsoft 365服务账户的密码喷洒攻击清晰地展示了服务账户被滥用的危险。攻击者利用基础认证这一已被逐步淘汰的旧认证方式绕过多因素认证(MFA)防护,借助被遗忘的账户发起大规模攻击,许多企业在未及时察觉的情况下遭遇入侵。这一案例提醒企业坚决关闭遗留的基础认证并推动全面启用现代认证机制。 从更高层面看,服务账户的整体安全管理呼唤企业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流程体系。
服务账户不应允许交互式登录,每个服务尽量使用独立账户以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定期禁用不再需要的账户,通过PowerShell脚本等方式自动侦测闲置账户,以免长期运行无效账户被攻击者利用。必要时为部分存在交互需求的服务账户也应启用多因素认证,确保即便密码泄露,账户安全依然有保障。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针对服务账户的安全管理尤为关键。如今市面上诸如Specops Password Auditor的软件,能完成主动扫描、密码强度检测和账户使用报告,无需修改AD设置即可帮助安全团队快速发现潜在风险。结合密码策略自动执行工具如Specops Password Policy,不仅能持续强化账户安全标准,还能有效降低人力管理负担,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
企业在面对不断复杂化的网络安全环境时,有效管理被遗忘的AD服务账户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确保整体安全态势的关键环节。通过提升对服务账户的可见性,严格权限控制,推行强密码政策及定期审计,辅以先进的自动化工具,企业能够大幅降低由服务账户带来的安全风险,防止成为下一次重大战役中的薄弱环节。 未来,随着云计算及混合环境的普及,服务账户的管理难度和安全重要性将继续提升。企业需时刻警惕这些看似不起眼但极具威胁潜力的账户,构建起动态且智能的安全防护体系,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同时,安全团队应加强跨部门协作,促进安全意识普及,形成从战略到执行的闭环管理,确保遗忘的服务账户不再成为攻击者的隐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