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作为国际水域,占据了全球海洋面积的61%,覆盖了地球表面的43%,其体积更是占据全球生物圈的三分之二。这个广袤无垠的海域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生命形式,而且对地球的气候调节和生态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如此,几十年来,公海却遭受了持续且严重的开发压力,致使多种海洋生物数量锐减,生态系统陷入危机。为了守护地球生命的摇篮,实现可持续发展,永久保护公海,禁止所有形式的资源开采,成为共同的迫切呼声。首先,公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温暖的海面,深邃的海沟和海底的独特地貌塑造了多样的栖息环境,支持着鲸鱼、鲨鱼、海龟以及大量迁徙鱼类的生存。
这些海洋巨兽不仅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还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守护者。科学研究显示,正是这些远洋生物通过日夜迁移促进了所谓的“生物泵”机制,将海洋中大量的碳元素从表层运送至深海,而这一过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关键意义。数据显示,若无此机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将高出约200ppm,地球平均温度可能升高约3摄氏度,形势严峻到令人震惊。与此同时,海洋中“营养泵”的作用更是维持了海洋生产力的核心。高海洋生物体通过进深捕食和上浮呼吸,促进了深层营养物质向表层运动,增强了浮游生物和其他初级生产者的生命活力,从而为整个海洋食物网提供养分保障。然而,人类的过度捕捞,尤其是自17世纪以来开始的捕鲸活动,极大地破坏了这一生态系统平衡。
20世纪中期,鲸类种群几近崩溃,随之而来的工业化捕捞、深海拖网和长线捕捞进一步摧毁了众多鱼类和海洋生物。公海上的非法捕捞、过度捕捞现象层出不穷,许多濒危物种如珊瑚礁鱼类、海龟、海鸟及鲨鱼数量急剧减少。更令人担忧的是,高强度的深海捕捞不仅减少了鱼类数量,还对海床生态造成毁灭性破坏,破坏了珊瑚、海绵等关键生境,生态复苏难以实现。现今,气候变化还加剧了海洋生态的脆弱性。海洋的变暖导致氧气含量下降,部分深海区域甚至出现了“缺氧区”,使得海洋生物难以呼吸和生存。鱼类体型变小、生长减缓,繁殖能力削弱,这些变化与捕捞压力相互叠加,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此外,全球性的温度升高引发的海洋分层现象限制了深层营养物质向表层的流动,进一步削减了海洋的生物生产力。这种连锁效应不仅危害了海洋生态,也削弱了海洋的碳汇功能,使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加剧。另一方面,深海采矿作为新兴的开采活动,尤为引人关注。尽管尚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开采,已有多国获得了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探矿合同。采矿过程中对海床的巨大扰动会释放存储了数千年甚至数万年之久的有机碳,导致海洋生物栖息地破坏和生态系统功能失衡。此外,深海矿床的分布广泛且稀疏,采矿活动会造成广泛的沉积物悬浮,影响水体质量和邻近生态系统。
海底噪音和机械干扰也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长远影响。现阶段,深海采矿缺乏透明、独立的监管,相关法律和环境保护措施滞后,且技术水平尚未达到能够最大化减少环境破坏的程度。因此,众多科学家与环保组织一致呼吁,基于“预防原则”,暂停或禁止深海采矿活动,直至相关技术和管理体系完善。相较于深海资源,陆地上的矿产资源储备充足,且已逐步开发利用。虽然陆地采矿同样存在环境问题,但其影响更易监控和治理,且可采用环保技术进行污染控制。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特定矿产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可通过替代材料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压力。
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目前尚未在公海实施,但存在潜在威胁。鉴于当前全球已明确控制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扩大石油天然气开发不仅与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也可能引发地缘政治和环境风险。未来能源转型已成为共识,投入有限的高风险区域开发传统化石能源明显不合时宜。经济角度来看,公海渔业由于资源稀疏,产量并不高,且主要由少数国家和地区控制。其经济效益受政府补贴支持,实际利润微薄。更甚的是,捕鱼行业存在劳工权益问题,甚至涉及强迫劳动和现代奴役现象,严重侵犯人权。
关闭公海捕捞将促进渔业资源在内水域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特别令低收入国家受益。加强国家海域的管理也更加便于实行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保护公海不仅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有利,也有助于维持全球气候稳定,保障未来世代的生态安全。目前仅有不到1%的公海区域受到保护,亟需加快保护区网络建设进程。联合国于2023年通过的高海区保护协定为治理公海保护提供了制度框架,但其生效尚需大规模国家批准,相关机制尚未完善。迫切需要全球合作,加快推进保护措施,推动至少保护30%的海洋目标实现。
学界和国际社会普遍支持设立永久性禁采区,防止捕捞和采矿带来的不可逆转生态损害。采取严格科学依据的保护策略、实施有效监管和执法措施,是保障海洋健康的关键。保护公海的行动不会妨碍国际航运、非消耗性科研及娱乐活动,而是为地球带来长远的生态和气候益处。人类进入海洋历史数百年,但对于海洋理解远远不足。公海的保护是地球未来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正如上世纪保护南极洲成功实现国际合作一样,公海保护也需国际社会通力协作,制定切实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守护蓝色星球。
海洋不仅关乎环境,更关乎经济、安全、食品和气候稳定。作为人类共有的瑰宝和责任,只有彻底保护公海,永久禁止资源开采,才能保障海洋生态的完整与活力,构筑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因如此,全球科学家、环保组织和政策制定者一致倡议:我们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公海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将其作为永久保护区加以管理。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刻不容缓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