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是华尔街著名的空头投资者,以成功做空安然公司闻名。然而,他对比特币和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一直持高度怀疑态度。查诺斯曾公开称比特币是一种“自由主义幻想”,并对其在金融崩溃中的价值持质疑态度,甚至戏谑称在世界崩溃时他更愿意拥有粮食而非比特币。即便如此,2025年,查诺斯意外宣布了一项看似矛盾的投资策略:他开始做空MicroStrategy(现已更名为Strategy)的股票,同时却直接买入大量比特币。这一动向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对于比特币本身价值及相关上市公司估值的广泛讨论。 MicroStrategy作为比特币最大的企业持有者之一,截至2025年五月,其持有约56.88万个比特币,价值约590亿美元。
自2020年开始大举购入比特币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超过1500%,远远跑赢了整体市场的表现。由执行董事长迈克尔·赛勒(Michael Saylor)领导的该公司,积极公开拥抱比特币,成为数字资产企业应用的典范。 然而,查诺斯质疑的是MicroStrategy股票的市场定价是否合理。在他看来,该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是市场对其持有比特币资产的溢价过高,这导致投资者以过高成本购买了其股票,而不是直接持有比特币本身。换言之,他认为市场对持有比特币的企业给予了不符合实际价值的估值溢价,这种溢价现象促成了一种错配,使得作为间接比特币暴露的MicroStrategy股票变得高估,而直接买入比特币则相对低估。 查诺斯将这种交易形象地比作“卖出价值2.50美元的东西,同时买入价值1美元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套利操作,试图从两者之间的价格差中获利。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做空者,查诺斯越来越倾向于认定直接持有比特币比投资相关企业股票更有价值,毕竟通过买入直接资产可以避免管理层决策、公司杠杆风险以及市场对企业本身的其他因素影响。 这一观点也对许多投资者提出了警示。许多人为了获得比特币的敞口,选择买入MicroStrategy等相关企业的股票,认为这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投资方式,尤其是在某些市场不便直接购买数字货币时。然而,股价的波动不仅仅受比特币价格影响,还受公司运营业绩、债务水平和整体市场情绪影响。查诺斯指出,这种“曲线投资”路径存在显著的风险,并且从估值角度来看,是不理性的高溢价。 MicroStrategy方面的声音则与查诺斯形成鲜明对比。
该公司分析师杰夫·沃尔顿认为,MicroStrategy凭借其庞大的比特币持仓,拥有市场上最优质的资产和极具价值的抵押品。沃尔顿更进一步预言,这家公司有望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我们持有的比特币是最好的资产,也是最纯净的抵押品,远超其他任何公司。”他充满信心地表示。 这一分歧体现出市场对比特币价值的不同理解。一方面,怀疑论者担忧比特币作为非生产性资产,缺乏传统资产“内在价值”,并认为相关企业股票的溢价难以持续。
另一方面,乐观派则把比特币视作新兴的数字黄金,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并相信凭借规模优势与市场认可,相关企业股票具备不可忽视的长期潜力。 查诺斯的矛盾行动既反映了他对比特币价值的复杂认知,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数字资产的不同操作路径的博弈。尽管他不认同早先对比特币的过分乐观估计,但他不得不承认,直接持有比特币的回报和价值显然优于通过相关股票间接持有。此外,查诺斯还批评了比特币现货ETF的崛起,认为华尔街对这些产品的兴趣更多出于费率收入,而非对比特币本身价值的信心。 回顾查诺斯的投资历程,他以成功做空安然闻名于世,但在做空特斯拉时遭受重大损失,最终转成家族办公室,说明即使经验丰富的投资专家也难以完全精准预测市场走势。在比特币和加密市场这个高度波动且新兴的领域,查诺斯依然保持一种务实且谨慎的态度。
总体来看,吉姆·查诺斯的策略提醒投资者在追逐新兴市场机遇时,需警惕估值的合理性和投资路径的有效性。直接持有比特币能够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叠加,反映了数字资产本质价值的投资逻辑。与此同时,相关企业因市场热情过度炒作导致的估值泡沫,则存在被修正的风险。 比特币作为全球首个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正日益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比特币及其相关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价格波动剧烈,监管政策尚不明朗,投资者应审慎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查诺斯的视角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警示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比特币市场走向更加成熟和理性。
未来,随着机构投资者持续介入和监管趋严,数字资产估值机制可能逐步完善。MicroStrategy等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造血,股票能否正确定价,将成为比特币生态系统发展中关键的观察点。投资者不仅需要关注比特币本身的价值演化,也应关注企业层面的财务健康和战略执行。 总结来看,吉姆·查诺斯的做空MicroStrategy股票、直接买入比特币的矛盾策略,精准揭示了比特币与相关企业股票之间估值错配及市场认知分歧,给投资者带来深刻的启示。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新资产形态,理性评估、独立判断和风险控制仍是稳健投资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