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境汇款平台,自2021年在伦敦上市以来,一直受到投资者和金融科技行业的高度关注。凭借高速增长的业务和创新的金融技术,Wise曾被视为英国科技公司的典范,展现了英国资本市场支持新兴科技企业发展的潜力。然而,近期Wise宣布计划将其主要上市地点转移至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一决定不仅引发了对英国金融市场竞争力的争论,也让外界聚焦其创始人Kristo Käärmann拥有的超级投票权是否会随之迁移的问题。Kristo Käärmann持有18%的股份,但掌握公司50%的表决权,这种极不对称的股权结构在美国市场相对常见,却在英国一直存在争议。回顾Wise在伦敦上市时所获得的特殊安排,英国监管部门允许采用双重股权结构,但附加了一个“日落条款”(sunset clause),要求在五年后取消超额投票权。然而,这一“日落条款”即将在2025年中期到期,Wise此时选择转移上市地点令外界猜测是为延续其创始团队对公司控制权而找寻更宽松的市场环境。
美国资本市场对双重股权结构持更为宽容态度,特别是在科技企业和成长型公司中经常见到类似安排。多家知名科技巨头均通过赋予创始团队超额投票权来保持战略方向的稳定,避免因公开市场压力导致经营波动。相比之下,英国市场虽然在规则上允许存在双重股权,但因投资者保护因素和传统权益观念,始终对此持保留态度。Wise的选择反映了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格局的一个重要趋势,即创新型科技企业更倾向于寻求有利于保持控制权和资本流动的市场环境。Wise此次将主要上市地点迁至纽约,表面上看是为了拓宽投资者基础、提升股票流动性和争取纳入美国主要股指的机会,但创始人控制权的延续无疑是决策的重要考量。Wise的创始人对未来超级投票权的保留态度显得尤为耐人寻味。
Kristo Käärmann在公开场合表示是否保留超额投票权要视最终结构而定,并未给出明确答案。这种模糊回应加剧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和猜测。对于英国市场而言,Wise的转变是一个警示信号。虽然英国政府近年来采取措施支持科技企业上市并试图留住优秀的创新公司,但高税负、市场规模限制以及相对保守的治理结构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挑战。为何Wise在未尝试加入英国主流指数的情况下,选择直接转赴美国市场,正是对英国金融环境竞争力的一次考验。与此同时,美国市场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更大的资本池和更活跃的交易,还体现在对公司治理弹性的更高接受度。
允许创始人通过超级投票权维持战略主导权,减少外部股东临时主义对企业的干扰,这对快速发展的科技企业尤为关键。然而,超级投票权的存在也带来了治理透明性和股东权益保护的潜在隐忧。在监管环境日趋严格的全球资本市场,如何在保护公司长远发展和维护股东公平之间找到平衡,是Wise及其他采取类似结构公司的共同挑战。Wise的决定同时也反映了全球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动态的深刻变化。随着科技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增加,资本市场的设计和规则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这其中,平衡创始团队控制权与公众股东权益的机制设计尤为关键。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动和其对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影响,仍然是评估投资价值的重要维度。Wise选择美国作为新的主要上市地,预示着其未来在全球市场上的战略布局更趋国际化和多元化。更广的投资者覆盖和潜在纳入美股主要指数,将有助于公司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融资能力,但与此同时,对创始人的超级投票权如何安排及其对股东治理权力的影响,也将成为持续的焦点。总体来看,Wise赴美上市及其创始人投票权安排的未来,折射出英国与美国资本市场制度比较的差异、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以及新兴科技企业在寻求融资与控制权之间的博弈。未来经过合理制度设计和监管协调,或可实现发展创新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双重目标。Wise的动向值得其他成长型科技企业及资本市场参与者深思与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