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关税政策频频调整,深刻影响了全球科技产业链布局。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巨头之一,苹果公司也深陷这场博弈,面对美国政府对非本土制造iPhone可能征收高达25%关税的威胁,苹果迅速采取行动,调整其全球供应链格局。2025年3月至5月间,苹果的主要代工厂富士康(Foxconn)从印度出口至美国的iPhone比例飙升至97%,远高于2024年全年平均仅略超过50%的水平。这一显著的变化反映出苹果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战略转移以及对潜在贸易风险的高度警觉。印度作为苹果加快海外制造布局的关键基地,近年来产能不断扩充。富士康在印度建立的生产线延展了苹果的制造能力,令苹果能够有效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新冠疫情期间及后续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形势下,印度制造的iPhone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此次97%的出口比例激增,不仅是苹果应对美国政府贸易保护措施的直接反应,也是其长期多元化供应链策略中的关键一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公开批评苹果将制造重心向印度转移,并多次敦促苹果CEO库克增大美国本土制造投资,减少对外部供应的依赖。特朗普甚至威胁,如果苹果继续扩大非美国制造的iPhone销量,将实施高达25%的关税,这无疑给苹果带来巨大压力。为了规避可能的关税成本,苹果选择通过调整出口通路,将更多印度制造的iPhone直接销往美国市场。据报道,2025年1月至5月期间,印度出口至美国的iPhone总价值达到44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37亿美元的水平。
更令人瞩目的是,苹果在3月份甚至包机输送了价值20亿美元的iPhone,从印度直飞美国,显示出对印度产能以及美国市场需求的同步提升和高度重视。这种快速且大规模的供应链调整,不仅体现苹果对贸易政策变化的敏锐反应,也反映其为保持在美国消费者群体中的市场竞争优势所做的积极准备。分析人士指出,随着2025年全球iPhone产量中预计有25%至30%将来自印度,印度将成为继中国之后苹果手机最大制造基地。该数字相比2024年的18%有明显提升,预示着苹果正逐步加深对印度制造的依赖。苹果的这一策略调整也对全球电子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印度制造业因此获益,不仅带动了当地制造生态系统的完善,也促进了就业和技术转移。
同时,苹果的先行示范作用或将吸引更多国际企业重视印度市场,加速产业转移进程。其次,这种转变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地理重心正在发生变化,供应链多元化成为跨国科技企业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贸易摩擦的重要策略。尽管苹果加大印度出口力度,但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制造中心,约占苹果在美销售手机的80%。不过,持续的关税风险和供应链中断带来的不确定性促使苹果不得不重构其生产格局,以保障产品稳定供应和成本控制。苹果在财报中也展示了自身良好业绩,2025财年第二季度收入达到953.6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iPhone业务销售额达468.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这显示苹果在调整供应链的同时,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市场表现,表明其策略调整获得了初步成功。
未来,苹果可能会继续优化印度制造基地的产能扩张,并在美国本土制造能力上进行一定投资,以满足政策和市场的双重要求。同时,其他电子产品的生产线也可能逐步向印度转移,形成更为多元和灵活的制造网络。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苹果的部分转移虽然带来一定挑战,但同时也促使产业链升级和提质降本,促使本地供应商提高竞争力。总体来看,苹果通过积极应对美国的关税威胁,加快印度制造出口美国的比重,展现了跨国企业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中的灵活应变之道。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不断演变,苹果等科技巨头如何平衡地缘政治风险与市场需求,将持续成为全球产业观察的重要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