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学生们, 回顾过去两年担任南洋理工学院游戏开发与技术文凭课程讲师的经历,我深感荣幸。能够陪伴你们成长,见证你们从初学者逐步迈向专业领域,彼此之间的点滴进步与蜕变,让我收获颇丰。如今,即将离开讲台,踏上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征程,我愿借这最后的机会,与你们分享一些希望能陪伴你们走得更远的思考和建议。 学习编程或游戏开发的路上,许多挑战难免会让你感到不适或困惑。面对代码中的错误提示,许多同学习惯忽视其重要性,觉得它们只是问题的标识符。然而,错误信息往往隐含了解决问题的线索。
学会仔细阅读错误提示,理解背后的含义,将成为你们解决技术难题的一把利器。无论是内存泄漏、逻辑错误还是运行时异常,错误信息都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别怕犯错,错误恰恰是成长的阶梯。 面对代码中的陌生框架或不完美的模板,许多学生抱怨其“漏洞频出”或“结构混乱”。但这些代码库往往是简化版的样例,设计为供学习和修改,而非商业级产品。将自己置于不断遇到未知和挑战的环境中,习惯于“在不适中寻求舒适”,是迈向专业工程师的必经之路。
工程师的生命里充满了调试、修复与研究,每一次跨出舒适区,都是自我力量的提升。 避免将责任全部推给外界环境,这一点尤为关键。虽然网络问题、框架缺陷甚至机器故障偶有发生,但我们更应关注可控范围内的部分。截至自己能够主导的领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积极的态度,主动探寻解决方案,才是成熟技术人应有的心态。譬如内存泄漏现象,只有当你理解动态内存管理,意识到忘记释放对象的后果时,才能准确定位问题并加以修正,而非将其一味归咎于第三方库。 琢磨定位bug的技巧,是成为资深开发者的重要功课。
面对不确定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复现错误、剥离无关因素、辨别代码归属、熟练运用调试工具如IDE的断点调试与性能分析、结合打印日志的方式追踪异常,是迈向自信编程的关键步骤。若确定问题源于第三方代码,积极向上游反馈,同时也不失为锻炼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绝佳机会。遇到问题时,先从自身出发,理清思路,从局部入手,有节奏地分析与排查,将问题拆解为更小的零件来理解与解决,也是通用的解决问题思维。 这是计算思维的核心理念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算法设计中。学会划分复杂的问题为一系列易于管理的小模块,或是通过类和函数组成简明的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复杂度,更能优化代码的可维护性。无论你未来是否从事程序开发,具备此类思考方式,都能在解决各类现实难题时如鱼得水。
“重新发明轮子”一说,意指挑战既有技术,自己动手造出轮子。在学习阶段,鼓励你们尝试从零开发游戏引擎或编译器,理解核心原理,激发创造力和好奇心。技术进步正是依托不断质疑与创新而推动的,没有人会对最初的单一设计停滞不前。但进入生产环境或面对期限紧迫的任务,合理利用成熟工具和稳定框架反而是职业素养的体现。找到恰当时机,在投入原创性研究与高效完成任务之间平衡,是实现目标的智慧所在。 数学是游戏开发乃至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基石。
无论是物理引擎的实现、图形渲染的计算,还是算法优化、机器学习应用,扎实的数学基础都是你不可或缺的支持。许多学生误以为编程只需“会写代码”,忽视了背后的理论知识。其实,一张简陋的草图、一些乱七八糟的计算往往预示着复杂逻辑的班门弄斧。用宽容的心态去欣赏数学的逻辑美,不排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能够长远地节约你的学习成本,提升自信心。 在人工智能,尤其是ChatGPT盛行的时代,许多学生务求快速获取答案以应付课程或项目,陷入了对工具的过讹依赖。对学习的真正价值理解不透彻,导致拖延加重,表现退步,甚至短期记忆衰退。
AI工具的使用应当是辅助而非替代,积极利用它们探索具体概念,理清思维路径,验证代码逻辑,而非简单地复制粘贴。培养向AI提出精准问题的能力,比如请求分步分析,引导其聚焦特定主题,走查结果来源,而非盲目接受。面对复杂背景与项目细节的兼顾,代码的上下文理解依然是人类工程师不可替代的长处。 清晰简洁地表达抽象内容,特别是在团队协作和技术交流中,尤为重要。无论是设计方案的说明还是面试时的问题讲解,清晰的思路和组织能力都成为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阐述你的解决过程,而非直接给出答案,体现你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吸取经验后,逐渐养成“思维有条理,语言有逻辑”的良好习惯,不仅提升自身水平,也助力帮助他人。 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告诫我们,初入行或零散学习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陷入自满。聪明的人往往保持谦逊,虚心求教,乐于承认无知并不断反省。真正的高手,具备风度和诚实,懂得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业。正视自己的不足,保持开放的心态,才有可能突破成长瓶颈。 关于拖延症,不少原因源于内心的无聊或厌倦。
相比于高投入的艰难任务,人们更容易被能带来即时满足感的低努力行为所吸引。手机短视频、游戏中的奖励机制及其他诱惑不断侵蚀着你的注意力,让高质量学习时间变得短暂且困难。虽然难以一蹴而就戒除,当你能意识到这些信息消费模式中的“设计陷阱”,并借助身边的人建立支持与约束机制,往往更能激发自控力和持续动力。 最后,希望提醒大家,无论当前成绩如何,关键在于不断学习的恒心与热情。哪怕最初成绩平平,依然可以凭借后天努力和正确的学习路线实现突破。人生和职业的成长远超过任何一个阶段的考试分数。
只要持续坚持,从实战中收获经验、解决真正的问题,就能成为行业中真正被认可的人才。成功没有捷径,但坚持学习绝对是一条光明大道。 衷心祝愿你们未来能在探索技术、创造艺术与开拓视野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希望这些话语,虽然是即将告别时的脑海涌现,却能成为你们未来成长的点滴指引。 期待在未知的未来再度相聚,分享更多心得故事。祝前程似锦,勇敢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