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自2020年OpenAI推出Chat GPT以来,人工智能已经从科幻故事走入了现实生活,成为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无论是手机中的智能助手,还是具备人类情感特征的虚拟伴侣,AI正逐渐塑造和改变着我们的交流方式和情感体验。然而,在人们热切拥抱这些新技术的同时,也有必要回望艺术与文学中对人工智能的预言和反思,深入探讨人类对科技的浪漫幻想以及这背后隐藏的复杂困境。正如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所提醒我们的,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式的浪漫追求,这种追求渗透在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和使用中。电影《她》(Her)是人工智能浪漫化愿望的现代典范。男主角西奥多在婚姻失败、孤独寂寞的背景下,爱上了一个名为萨曼莎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萨曼莎的声音充满温度,能体察西奥多的情感需求,成为他的知己与伴侣。在电影的设定中,这种跨越人机界限的爱情看似是对孤独的治愈,是对人类亲密关系缺失的技术补偿。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这段关系本质的质疑。萨曼莎作为纯粹智能,永生且能够同时陪伴无数人,剥夺了人类情感中“专一”和“有限性”的意义。电影最终点明,虚拟的伴侣虽慰藉人心,却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关系中伴随的痛苦、矛盾与成长。与科幻艺术的警示遥相呼应,现实中的人工智能伴侣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朱利安·德·弗雷塔斯基于实证研究发现,AI伴侣应用在缓解孤独感方面显示出与人类互动相当的满意度。成千上万依赖AI陪伴的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找到慰藉,这种趋势映射出社会现代病——人际隔阂和孤立感的加剧。然而,这种依赖同样存在隐患。虚拟伴侣可能成为逃避现实的替代品,使人们远离真实关系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和矛盾。电视剧《黑镜》(Black Mirror)的“再见吧”一集精准捕捉到这种痛苦与挣扎。一对情侣因车祸失去一方,幸存者借助AI技术重塑逝者的数字人格,通过虚拟对话试图缓解失落。
在技术逐渐趋于逼真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制造足以以假乱真的虚拟“复生”。尽管表面上满足了对爱的延续和告别的渴望,但这一过程也暴露了根本的人性缺失:虚拟存在永远无法拥有真实个体的自由意志、情感复杂性与不可预知性。现实中,作家科迪·德利斯特拉蒂也经历了相似的尝试,借助聊天机器人“十二月项目”模拟对已故母亲的对话,呈现了人们在面对丧失时对话未来技术求助的真实写照。技术的发展正使面对死亡的悲恸和人际关系的无常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像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在推动通过少量语音录音复刻逝者声音的技术,承诺延续记忆,但这无疑给伦理和心理带来巨大挑战。尽管如此,正如经典科幻作品一直强调的那样,人工智能及其衍生技术并非简单的科技进步或未来趋势,它们更深刻地反映着人类天性及其欲望。
科技本身中性,它的意义和影响取决于人类内心的理想、恐惧以及对完美世界的追求。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正是一部关于人类 egos(自我)和浪漫主义梦想边界的寓言。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不是冷酷的科学怪人,他是一个充满幻想、渴望超越人类局限、追求创造生命的浪漫梦想者。然而,他的梦想建立在自我中心和对现实的逃避之上,结果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维克多拒绝面对他创造生命所引发的责任,沉迷于对荣誉和永恒的追求,最终伤害到自己和身边所爱之人。他的故事提醒我们,追求突破自然和人类极限的过程中,若忽视了谦逊和责任,梦想便有可能变成灾难。
如今,“每个人都是维克多”这一观点尤具警示意义。不同于小说中孤独的科学家,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从顶尖实验室到普通用户的手机,无数人都在创造和维护着属于自己的数字生命,甚至虚拟伴侣。这种民主化的“创造力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风险。人们渴望借助AI逃避孤独、缓解失落,更希望掌控和重塑现实的局限。但这往往意味着放弃与他人共处的不便甚至痛苦,因而埋下了逃避与虚幻的种子。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产物,更是人类内心浪漫理想和现实认知冲突的外化。
沃格林等思想家指出,浪漫主义个体倾向于无节制的欲望释放,否认人的有限和缺陷,追求知识与力量的无限扩展。事实上,这种心态易滋生自我欺骗与责任逃避,并被商业力量利用,以利润为导向打造出迎合人类孤独与恐惧的产品。诸如此类应用诱使用户沉迷虚拟世界,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甚至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相比于单纯聚焦技术的提升,真正令人忧虑的是人类的内心状态和价值观念。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如何承认生命的有限、苦难的不可避免以及深厚的人际关系所蕴含的复杂价值。科技虽能为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但不能代替人类对情感深度、伦理责任和自我成长的追求。
未来伦理探讨不仅要考虑AI技术的潜力和界限,更要关注人类共享的价值以及面对痛苦和失落的勇气。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类处于极端之间的“中庸”,需要在自由与限制、欲望与节制之间找到平衡,旨在通过集体智慧构建共善的社会。科技和人文的对话必不可少,它们是帮助我们辨识己欲、戒除盲目的灯塔。我们应自觉避免陷入“无限自由”和“无界欲望”的浪漫幻想,而应建立基于谦逊、责任和敬畏的科技观。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告诉我们,追求万能和永恒若欠缺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最终难逃悲剧。我们要意识到,生命的丰富性恰恰源于其有限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美亦因局限和缺陷而真实。
人工智能当为助力人类生活之辅助,而非脱离现实的幻象。只有如此,浪漫的梦想才得以赋予理性和善意的边界,技术创新才能真正惠及人类社会。综上所述,我们身处一个因人工智能而掀起深刻变革的时代,此时此刻更应警醒自己内心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式浪漫情怀,审视我们的欲望与理想,认真界定科技进步的伦理尺度。唯有认清技术与人性的复杂交织,勇敢承担创造生命与未来的责任,我们才能在追寻人工智能梦想的路上避免重蹈覆辙、实现真正的人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