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人类最早进入美洲的时间问题一直是人类学和考古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传统观点长期认定,大约一万三千年前的克洛维斯文化遗址代表了美洲最早的人类活动证据。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更多细致研究的展开,这一认知正面临重要挑战。2025年,亚利桑那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新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确凿证实人类在美洲活动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至二万三千年前,比传统观点提前了约一万年之多。 研究的主导者、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及地质学教授沃恩斯·霍利迪带领科研团队,对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国家公园的古代人类足迹进行了深入研究。该公园以其独特的石膏沙丘地貌闻名,过去数千年湖泊干涸后留下的沉积层中,保存着无数珍贵的地质与考古信息。
早在2019年,英国伯恩茅斯大学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便曾在该区域挖掘并报道了古代足迹,初步通过土壤中种子和花粉的碳定年,将人类活动时间界定在两万一千至两万三千年前。虽然该发现引发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依赖于生物残留物质的碳定年参数,曾受到质疑,认为潜在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 为回应这些质疑,霍利迪教授及其团队在2022年至2023年间,亲自回访白沙国家公园,开展了更加细致地质剖面开挖,并尝试从另一种材料——古泥土中获取碳定年数据。独立实验室对这些不含有机残留的泥土样本进行了精细分析,结果令人振奋,显示该泥土层的年代介于二万零七百年至二万二千四百年前,基本吻合此前对足迹年代的估算。 此项多材料、多实验室、多时点的碳定年研究,不仅极大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也使得人类在美洲的最早活动时间重新定位。霍利迪教授称,这一系列独立且一致的定年数据颇具说服力,“要推翻如此一致的数据几乎是巧合中的巧合”。
最新发现的丰富数据支持了人类活动远早于克洛维斯文化的结论,迫使学界重新审视美洲大陆的早期人类迁徙路径、时间及文化形式。这条新的时间线意味着,数千年前的人群或许已经适应了冰河时代的严苛环境,迈出了穿越白令海峡进入新大陆的步伐,比以往推测提前了整整一万年。 研究团队指出,这些脚印主要位于几千年前一条流入湖泊的溪流泥滩之上,足迹清晰可见,当时那一带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水域环境。遗憾的是,随时间推移,风蚀和沙丘移动掩埋了更多证据,也摧毁了部分原始地层,导致目前仅能断片式地呈现部分信息。 针对反对者质疑为何未发现相应的石质工具或人类居住遗迹,霍利迪教授进行了理性回应。他推测这些古人类属于高度机动性强的狩猎采集民族,可能只在此临时停留片刻,留下的足迹并非长时间定居或大规模活动的结果,因此遗留物有限。
鉴于当时资源稀缺,群体极可能严格管理其物质资源,避免随意丢弃工具或物品,这解释了为何考古发掘难以发现传统意义上的遗迹。 这一观点也与全球范围内对早期狩猎采集群体行为模式的不断更新认识相契合,显示出他们在适应环境和生存策略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白沙国家公园的古代足迹不仅成为理解美洲“人类起源”问题的关键证据,也肩负起连接过去与现今土著文化的重要使命。霍利迪教授坦言,良好地尊重当地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权益,对任何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研究团队积极寻求与包括奥德哈姆和雅基部落在内的原住民社区合作,确保科学探索与文化传承双轨并行。 美洲最早人类活动时间的上调,不仅刷新了历史认知,也推动了古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和环境科学的跨领域交叉研究。
未来,借助新型探测技术和分子遗传分析,更多古老的线索有望浮出水面,为揭示美洲大陆的悠久人类史提供坚实支撑。 这项研究成果刊登于2025年6月18日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标志着全球人类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篇章。它提醒我们,历史是一座未完成的拼图,随着新证据的不断发现,人类的故事日益丰富,也更加扑朔迷离。 作为理解现代人类在地球上扩散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洲古人类的起源时间及其轨迹问题的解决,将为揭示人类适应环境的多样路径提供重要启示。同时也对现时代族群身份认同与文化保护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亚利桑那大学最新发布的研究为美洲最早人类活动时间提供了更加坚实的证据基础,挑战了传统克洛维斯起源论长达数十年的优势地位,推动学术界共同探讨更为复杂且丰富的人类迁徙及生存故事。
未来相关的考古发现和科学技术进展,必将让我们更深入且全面地理解这些早期先民在新世界开辟文明之路的非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