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世界中的重要桥梁和支付工具,扮演着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市场的关键角色。它们通过锚定法币资产,从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价格表现,使得用户能够在数字资产交易和转账过程中规避极端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展和竞争的加剧,稳定币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BitMEX联合创始人Arthur Hayes在近期的一篇博客中提出,稳定币的未来将由其发行渠道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只有那些背靠大型加密交易所或与传统银行紧密联接的稳定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 Hayes指出,稳定币发行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的创新或资产的可靠性,更核心的是其流通和分发渠道的有效性。历史上,稳定币Tether(USDT)能够迅速扩张并取得主导地位,正是因为它紧密依托于大型数字交易平台和传统金融体系,从而确保用户可以随时方便地兑换法币与USDT。
举例来说,Tether在大中华区和全球南方市场的成功,部分原因是2010年代香港及中国大陆频繁的银行关闭事件导致资金流转受限,而Tether与Bitfinex建立的美元存款与数字代币兑换通道,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实现了全天候跨交易所代币转账,极大增强了用户信任和网络效应。 Hayes将稳定币的分发渠道总结为三大“门槛”: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Web2平台,以及传统银行。Tether牢牢掌控了第一道门槛,其代币能在大部分主要交易所无缝流通。Circle则以将其收益一半共享给Coinbase的方式,借助这一顶流交易所扩大用户覆盖面,事实上租用了第二道门槛。未来,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若能广泛应用,则有望成为第三道门槛。未能在这三条渠道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新发行稳定币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Hayes同时对稳定币发行商的盈利模式做出解析。他指出,发行商通常将持有的储备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作为收益来源,而向稳定币持有者支付极低或几乎没有利息,从而赚取利差。Tether能够持续保持稳健收益,得益于其代币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对美元需求旺盛的地区,拥有极强的接受度。相比之下,Circle必须将一半的净利息收益出租给Coinbase以换取更广泛的用户基础,这意味着它的获利空间受到显著压缩。 Hayes进一步警告那些缺乏主流交易所或大银行支持的新兴稳定币,将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高昂的分发费用,发行方不得不与交易所或平台签订高成本的推广协议。
其次,缺乏自然流通环境只能依靠市场营销和短期炒作支撑代币价格,这种模式缺乏可持续性,一旦市场参与热情衰退,发行方将遭遇巨大压力。此言论反映出稳定币行业内对流动性和用户接入壁垒的现实考量。 一方面,Arthur Hayes看到了稳定币市场将进入一个创新者难以切入、控制权更为集中的新阶段,这带来了短期内的市场格局稳定,但也引发了对去中心化原则和市场公平性的担忧。随着传统金融机构逐步介入数字资产领域,稳定币的发行和监管环境将更加复杂,技术上的开源创新或许难以完全打破由资金量、资源以及渠道优势构筑的壁垒。 另一方面,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也应理性看待即将到来的稳定币IPO及相关资产发行。Hayes提醒市场参与者这些交易更适合作为短线操作机会而非长期持有,因在流动性尚存情况下做空仓位依然存在风险。
整体来看,稳定币的价值增值前景将与其背后发行渠道和生态布局紧密挂钩。 随着数字货币生态日益成熟,稳定币不仅是交易媒介,也是区块链技术与现实世界金融体系融合的重要桥梁。Arthur Hayes的意见强调了通路战略在稳定币长远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依托大型交易所或传统银行发行,稳固的分发网络将为稳定币带来源源不断的用户流量和广泛的资金支持,形成难以逾越的市场护城河。反之,缺少有效分发通道的发行项目,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甚至退出舞台。 作为加密行业从业者、投资者以及监管者,理解稳定币生态的分发机制和市场结构至关重要。
只有把握其链条上的核心优势,才能更好地捕捉市场趋势、规避潜在风险、促进整个数字资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未来稳定币领域的竞争,注定是一场渠道与资源的争夺,更是新旧金融体系融合变革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