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作为保障隐私与安全的重要技术,正逐渐渗透进各类加密应用和智能合约开发中。零知识电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给传统安全审计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人工智能,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崛起,是否能够成为突破瓶颈的利器,成为审计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AI在零知识电路审计中的实际应用,以开创性的工具SnarkSentinel为切入点,剖析AI如何助力智能合约漏洞挖掘,并对未来的审计格局做出前瞻分析。零知识电路编程语言Circom作为零知识电路的开发基石,因其应用广泛且包含大量底层密码学算法,成为AI审计工具的首要攻坚目标。从2023年初启动的zkSecurity团队便将Circom作为实验平台,力图通过AI自动识别代码中的安全漏洞。
究竟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并定位零知识电路中的问题,是此项探索的核心。初期尝试以简单的prompt直接输入全部代码进行自动分析,但由于模型的上下文窗口限制及信息量庞杂导致输出质量不稳。随着模型上下文容量的扩大,如今高达20万甚至200万tokens的处理能力,理论上能够涵盖更加完整的项目代码。但大量无关信息的堆积反而干扰了模型的判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人员发现合理筛选并聚焦与目标漏洞相关的代码片段,可以显著提升模型的检测准确率。为解决对每个项目训练模型耗时且成本高昂的问题,团队转而采用了信息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RAG)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向量数据库,能够基于语义检索目标代码段,有针对性地为AI模型提供上下文支持。这一机制不仅优化了上下文使用效率,也让检测流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更进一步,zkSecurity团队创造性地引入了多Agent协作系统,从代码库专家代理到安全扫描代理,再到整体代码概览代理,多层级协作实现了灵活且高效的审计策略。各代理在背后通过依赖图与代码查询指令交互,突破了传统单一模型解析带来的局限。这不仅解决了代码库庞大和复杂性高的问题,也为实现针对特定漏洞的微观代理铺平道路。然而,在技术实现之外,接受并信任AI审计结果依然是市场推广的主要障碍。
一方面,AI在查找常见错误和代码规范性问题上的表现出色,例如越界访问等低复杂度漏洞。另一方面,对于高阶密码学漏洞,诸如错用加密函数、对零知识证明框架内部约束理解误差等情况,AI表现仍然有限,常常遗漏或误判漏洞危险程度。团队通过引入“LLM作为裁判”的方法,使用更强模型对AI输出进行质量判定,不断优化反馈机制,推动模型表现稳定提升。此举不仅减少了误报,也为后续多次运行中发现新漏洞打下基础。SnarkSentinel的真实应用案例印证了AI辅助审计的潜力。一次针对某项目的连续审计中,工具发现了一个极具危险的漏洞,涉及其依赖库内Merkle树索引数组未被正确约束为布尔值,允许恶意构造输入伪造数据证明。
虽然AI没有直接判定漏洞严重等级,但提供的详细线索为人类审核员锁定问题位置并验证影响节约了大量时间。这种协同效应展示了AI与人类专业技能结合的巨大价值。面对AI审计的未来,项目团队认为AI不会替代专业审计师,尤其是在涉及复杂密码学和逻辑推理的场景。但对于低风险、常见应用,AI将成为不可或缺的自动化助手,显著降低成本与时间消耗。此外,漏洞狩猎和报告流程也正逐渐趋向AI自主发现及智能分类,重塑安全生态结构。值得关注的是,AI工具的普及同样使得攻击方手段更加成熟,脚本小子等低门槛攻击者也可能利用AI生成更具威胁性的漏洞利用代码。
因此安全防御与漏洞发现都将进入AI驱动的全新阶段。审计者相应需要掌握AI技术,利用AI放大自身优势,在人与机器的共生关系中发挥最大价值。总结来看,零知识电路的安全审计正朝着融合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方向高速迈进。以SnarkSentinel为代表的AI工具虽尚未完美,却已为安全审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和方法。未来,随着模型能力和审计技术的不断进化,AI将在保证区块链生态稳定与可信的同时,推动零知识技术走向更加安全且广泛的应用。零知识与全方位防御的结合,将成为开拓数字安全新纪元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