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数十个在X(前身为Twitter)平台上积极推广苏格兰独立的匿名账户突然陷入沉默。这些账户平日频繁发声,以苏格兰身份及独立主张为核心,不乏“NHS护士”“格拉斯哥社会主义者”等身份暗示,向公众传递鲜明的政治诉求和抗议信息。令人关注的是,这波突然的沉默与以色列针对伊朗军事及网络基础设施发动的空袭行动几乎同步。短短数日,伊朗国内遭遇大规模停电、燃料短缺以及覆盖95%连接速度的互联网断链,造成了历史性网络停摆。初看似偶然,但后来研究表明,这绝非简单巧合,而是一场涉及国家利益、政治操纵和信息战的深刻博弈。 伊朗对英国内政的隐秘影响 伊朗多年来一直运用非对称手段,试图通过网络影响力削弱其主要敌人——英国的内部团结。
由于在传统经济和军事硬实力上难以与西方国家正面对抗,伊朗转而借助网络谍报与宣传工具,试图制造和放大英国内部的政治分歧。苏格兰独立问题作为英国潜在的分裂裂痕,自然是伊朗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突破口。 回顾历史,早在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期间,伊朗便已低调涉足相关讨论。当时,伊朗国家广播公司(IRIB)创建了名为“苏格兰漫画家”的Facebook页面,发布嘲讽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政治漫画,塑造出伦敦政府对苏格兰独立运动的镇压形象。虽然当时影响力有限,但这次尝试为后续更大规模、更复杂的网络攻势奠定了基础。随后,伊朗英语新闻媒体Press TV公开将苏格兰独立运动描绘为反抗帝国主义的象征,强调伦敦对苏格兰的军事化管理,尽管这些信息在苏格兰本土影响甚微,却彰显了伊朗信息战的意识形态框架。
到了2022至2024年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通过更先进和隐秘的手段深化了这一影响策略。克莱姆森大学媒体取证中心的研究团队揭露了一个由80多个伪装成英国本地、以“前NHS护士”“社会公正倡导者”等形象示人的虚假X账户组成的庞大网络。这些账户发表的内容主要围绕支持苏格兰独立、批评英国政府及君主制、倡导进步主义议题展开,输出的推文总量惊人,累计高达25万条左右。研究指出,这些活动明显非为真实信仰驱动,而是旨在制造政治动荡。 此类网络账户通过AI合成的头像和模拟本地语言风格,融入真实讨论,从而成功实施“叙事洗白”——将外部植入的政治宣传伪装成本土群众的自发表达。如此操作不仅扩大了苏格兰独立运动的网络声量,更形成了一种“虚假共识”,让普通用户误以为支持者众多,进而助推运动热度。
这种影响不必直接改变用户立场,便可通过制造“从众效应”起到心理暗示作用。 以色列袭击与网络影响行动瓦解 2025年6月12日,同一天以色列发动针对伊朗网络设施及军事基地的密集空袭和网络攻击行动。目标直指伊朗掌握电子战及网络作战能力的设施。这一攻击行动迅速摧毁了伊朗境内关键通信节点,导致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接入骤降至不足5%。据独立监测机构NetBlocks统计,这是伊朗自2019年内乱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网络瘫痪。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伊朗运营的亲苏格兰独立的虚假X账户体系全线陷入停摆。
数十个社交媒体账户在无人预警下突然断线,所有发布活动骤然停止,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账户展现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网络行为模式、语言风格及组织结构,突显其出自统一指挥中心。专家们分析称,这种突发的集体沉默更像是后台控制系统被切断的直接结果,而非单纯用户自行选择退出。很可能,所有账户均依赖于伊朗境内的VPN出口节点或代理管理平台,指挥网络断裂后令整个操作体系瘫痪。 这次中断向外界揭示出一条重要线索:国家支持的网络影响行动高度依赖实体基础设施,一旦遭遇外部军事攻击或技术封锁,便极易暴露破绽。以色列的精准军事打击恰好击中了伊朗关键节点,令其影响力网络陷入“被动失声”状态。 社交媒体平台的挑战与应对 面对国家级的协调影响行动,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响应成为焦点。
研究表明,尽管X平台及其安全团队识别出了部分疑似伊朗控制的虚假账户,但实际封禁和限制措施不足,很多账户在长时间内保持活跃,持续制造影响力。X平台信任与安全功能退化,被批评为未能承担应有责任,致使虚假信息及分裂言论的传播更加泛滥。 专家呼吁,无论是平台还是政府机关,应加强合作,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侦测、行为分析和信息溯源技术,识别隐藏在真实对话背后的虚假资产,及时清理恶意账户。同时,公众应提高警惕,培养媒体识读力,在面对充满情绪色彩的政治主张时主动求证,避免被操纵而陷入误导。 国际信息战新局势 事件折射出日益尖锐的地缘政治对抗态势,国家间除了传统军力较量外,信息与网络成为新战场。伊朗虽无法在经济与军事上挑战西方国家,但通过数字战场塑造舆论,有效实施“软杀伤”,成为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以色列作为区域强国则展现了结合军事与网络力量的综合打击能力,利用精准打击封堵对手的信息操控渠道。 这种动态影响的不确定性及其跨国特征,令全球政治环境更加复杂。西方国家政治讨论和社会运动不断遭遇“外部话语侵袭”风险,尤其体现在易引发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的议题。诸如苏格兰独立、脱欧、美国选举等,都成为外国势力试图干预和操纵的焦点。 中国及其他国家同样面对类似网络信息安全挑战,必须认清网络空间安全形势,强化网络主权意识和技术防御能力。此外,国际间跨平台信息治理、监管协作机制亟待深化,才能有效遏制国际网络操纵和虚假信息传播,维护民主政治健康运行。
结语 以色列对伊朗的空袭行动偶然揭示了其在英国政治领域的潜在网络干预,这为网络影响战的形态与手段提供了真实案例。伊朗利用虚假身份伪装,运用网络平台制造社会裂痕,对西方国家构成了跨国安全挑战。相应的平台响应不足,令此类行为能够长时间渗透并影响真实舆论环境。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国际博弈加剧,数字空间将成为权力斗争的新前线。各方只有加强技术研发、监管新规与公众意识,才能遏制网络虚假信息的蔓延与操纵,保障信息环境的透明和公正,进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