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日本东京——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本田株式会社(Honda Motor Co., Ltd.)旗下的研发子公司本田研发株式会社(Honda R&D Co., Ltd.)成功完成了一次实验性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发射及着陆测试。这一标志性成就表明,本田正积极突破传统产业界限,进军航天科技领域,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和创新实力。该实验火箭全长6.3米,直径85厘米,干重900公斤,湿重达到1312公斤。在测试过程中,火箭垂直发射,达到近300米的高度,随后准确无误地完成垂直着陆,落点距离预设目标不足37厘米,整个飞行历时56.6秒。这不仅体现了本田在火箭飞行稳定性、姿态控制与回收着陆技术方面的显著突破,也为未来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制与商业化奠定了基础。此次试验在日本北海道的新能源及航空航天发展重镇——大树町展开,该地区正通过政企合作,打造成为“航天小镇”,吸引了包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多家企业及高校参与的多样化航天测试项目。
自2024年起,本田就在此安全有序地开展发动机燃烧及悬停测试,不断积累关键技术和宝贵数据。为确保试验的高安全性,本田遵循日本政府内阁办公室制定的严格安全规范,设立了1公里半径的限制区域,采取了科学的落区分析及预防措施,配备安全系统防止飞行偏离预设轨道,确保人员及周边环境绝对安全。可重复使用火箭,也常被称为可重复使用发射载具,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在完成任务后快速回收并重复使用,极大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与一次性使用的传统运载火箭相比,这种技术有望引领航天工业进入一个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新时代。作为一个跨越汽车制造和航天研发的企业,本田依托多年来在发动机开发、燃烧控制、自动驾驶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积累,将这些技术优势应用于火箭设计和飞行控制。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相关的控制技术,帮助提升了火箭的飞行稳定性和安全保障能力。
尽管目前本田的火箭研发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尚未定下商业化具体时间表,企业方面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进基础技术研究,力争实现亚轨道发射能力,目标锁定为2029年前后完成。这一研究方向不仅契合全球对卫星发射需求逐年增长的趋势,也反映出本田对于未来空间经济潜力的深刻洞察。卫星作为现代通信、气象监测、地球环境遥感及数据传输的关键载体,其发射服务市场正呈现爆发性增长。通过自主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本田希望在航天领域实现技术革新,同时打造新兴业务模式,服务于日益多样化和高效的数据利用需求。企业高层包括本田全球CEO丰田毅宏(Toshihiro Mibe)曾多次表达对火箭研发项目的期待与信心。他指出,火箭技术的研究与突破不仅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全面挑战,更是满足未来人类生活方式变化、创造更多价值的关键所在。
通过跨界技术融合,本田致力于让“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以超越”,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丰富且便利的生活体验。本田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行动,正是其“梦想动力”的具体体现。员工们怀揣着对科技未来的渴望,积极应用品牌积累的汽油发动机燃烧及控制技术,将其注入宇宙探索的前沿舞台。此外,本田还在可循环再生能源系统和空间机器人关键技术等领域同步发力,探索多样化航天技术路径,力图为人类创造更为可持续的外太空环境。安全始终是航天试验中的重中之重。本次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发射测试充分体现了本田对安全标准的重视,全程与当地政府及社区保持密切沟通,确保社会责任的履行。
试验现场的安保措施严密,配合全方位的技术监控,确保试验全过程可控、无重大风险。这一点不仅体现了本田对社会信任的尊重,也为之后高频率多批次的试验铺平了道路。当前全球航天领域进入了以可持续性和重复使用为核心的发展阶段。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开创了商业化重复使用火箭的先河,而本田积极投入此领域表明日本本土企业在全球航天产业链中具备了重要竞争力。未来五年,随着新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可重复使用发射载具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凭借多年的工程技术积淀和强大的创新动力,本田有望成为这一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总结来看,本田此次启动并成功着陆的实验火箭,不仅为企业开辟了全新的发展领域,更为日本航天产业和全球航天技术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结合汽车制造的先进发动机和控制技术,本田正在为火箭发射提供更经济环保的可重复使用解决方案,回应了当代社会对低碳环保和成本效益的双重需求。未来,随着技术日臻成熟,本田的航天事业不仅将为企业带来新机遇,也将推动全球航天探索驶入更具可持续性和普及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