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美国多地迎来了备受期待的十四号蝉族群(Brood XIV)大规模苏醒,17年一遇的周期性蝉虫周期正式开启。随着地表温度逐渐升高,地下蛰伏多年的幼虫纷纷破土而出,蜂拥至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并蔓延至佐治亚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以及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中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长岛等地区。此盛况被视为自然界中极具特色的周期现象之一,吸引了无数生态学者及普通民众的关注。 十四号族群蝉虫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生活周期持续17年。幼虫在土壤深处缓慢发育,直到土地温度稳定达到华氏64度(约摄氏18度)时,便开始破土而出。它们的出现既惊艳又神秘,数以亿计的蝉虫淹没社区街道、树林和花园,形成声势浩大的“蝉虫风暴”。
但2025年仅有十四号族群单独一族同时出现,相比去年多个族群共同苏醒,蝉类数量相对较少,但依然开创了周期性蝉虫的独特生态景象。 蝉幼虫孵化后,会攀爬至树木、植物乃至人类的衣物上,完成脱皮蜕变。湿润的春雨过后,蝉虫们纷纷选择在树干或蕨类植物上爬升,脱去幼虫期的外壳,成为成熟的成虫。成年蝉虫拥有宏大的复眼和三个简单眼,能够敏锐捕捉周围的光影变化,实现高度的环境感知。 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居民们能够清晰听到蝉虫发出的震耳欲聋的鸣叫声,这种声音由雄性蝉虫的腹部震膜振动产生,主要用于吸引雌性。蝉虫的鸣叫通常伴随着清晨和傍晚,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
尽管蝉虫数量庞大,但专家指出它们对人体和宠物并无危险,不会叮咬或刺伤,也无毒无害。它们的出现更多的是对当地生态体系的丰富补充,而非威胁。 蝉虫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不容小觑。它们为众多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促进了食物链的有效循环。此外,蝉虫蛹壳和死亡的蝉虫躯体分解后能够增加土壤养分,有助于植物生长和生态土壤的改良。幼虫活动还能通过松动土壤,促进空气渗透,有助于植物根系呼吸,从而对维护健康的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起到积极作用。
近日,多组摄影作品记录了蝉虫苏醒的壮观场景: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可以见到蝉幼虫沿着枫树树干攀升,脱去幼虫壳;有的蝉虫停落在蕨叶尖端,准备蜕变;雨后,成群的蝉虫藏匿于花盆的叶 underside,偶尔引来好奇的鸟类捕食。传统生态学家Taylor Johnston和Emily Mae Czachor也参与多个地区调查,为这一历史性自然事件提供详尽报道。 周期性蝉虫的爆发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也为科学研究带来了诸多机遇。研究人员借此深入探讨蝉虫的生长周期、遗传特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此外,公众的参与和关注促进了对生态保护的意识提升,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脆弱而又宝贵的联系。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的推进,周期性蝉虫的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土壤污染、栖息地破坏和极端气候可能影响蝉虫的正常发育和数量,这使得对这些生物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协调人类活动,是未来环境管理的一大课题。 虽然蝉虫的短暂生命让人感叹时光流转,但它们17年的等待和集中爆发成为自然界独有的生命节奏,也为人们带来季节更替的生动注脚。那些沉寂于土地深处的幼虫终将在今年春夏时节涌现,共同奏响一曲大自然的盛大交响。 户外爱好者、摄影师和自然观察者不妨把握这难得的机会,体验蝉虫大迁徙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盛宴。适当保护蝉虫及其栖息环境,不仅能保护这一奇特物种的传承,也能加强我们对地球生态多样性的了解与尊重。
十四号蝉虫族群的全面爆发再次提醒人们自然界的神奇与周期性韵律。了解蝉虫的生活习性、生态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将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和参与到生态保育中。未来期待更多公共科学教育项目和社区活动,以促进对这一现象的认知和保护,共同守护这抹童话般的自然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