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资产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也积极参与到加密货币相关的投资、挖矿和交易活动中。然而,围绕加密货币的监管问题始终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2026年起,俄罗斯将正式对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支付的行为实施罚款,这标志着该国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政策的出台源于多重因素,包括防控金融风险、打击非法活动以及维护国家货币秩序。根据俄罗斯国家杜马金融市场委员会主席阿纳托利·阿克萨科夫的透露,个人因使用加密货币支付将被罚款人民币约10万至20万元人民币(约合10万至20万卢布),而企业则面临更高的罚款,可达约70万至100万元人民币。
此外,任何利用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非法资金都将被没收。俄罗斯早在2021年已经颁布了《数字金融资产法》,明确禁止使用加密货币作为商品和服务的支付工具。这意味着加密货币在本质上被视为投资与资产类别,而非流通货币。2025年伊始,俄罗斯税法将加密货币定义为财产,进一步规范相关的纳税义务,如挖矿所得和交易盈利。此次罚款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填补此前存在的法律监管空白,提升对非法使用加密货币支付行为的惩戒力度。俄罗斯中央银行与财政部携手制定了这一法案,预计将在2025年秋季完成立法审议。
尽管国内支付领域严格限制加密货币使用,但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还有着例外,尤其是在受控的“实验法域”内,允许加密货币进行有限的跨境支付和结算,用以探索和管理潜在风险。国内专家指出,过去几年大部分大型企业不敢公开采用加密货币支付,主要担心触碰监管红线。相反,部分灰色市场和隐蔽交易利用加密货币规避了传统金融机构和制裁限制,例如跨境薪资支付和海外资金转移。自由职业者和IT行业从业者中尤为常见他们借助加密货币实现工资支付,规避税务和劳工法规。2022年,国内网络安全调查机构T.Hunter监测到俄罗斯境内加密货币交易量增加了2.5倍,这一现象与暗网资金流动和隐形支付需求密不可分。电子游戏产业成为加密货币支付的热点领域,特别是web3游戏项目,频繁使用自有数字资产进行交易。
至2023年中,约有300至400家加密货币支付处理服务和自动化机器人活跃在俄罗斯市场,其中部分中小商户甚至启用基于Telegram的二维码支付,支持USDT等稳定币转换为卢布,方便日常消费。尽管操作便捷,但这些行为基本均处于法律灰色地带,专家普遍认为属于规避法规的非法行为。俄罗斯国家监管机构明文规定,境内法定支付货币必须由官方确定,而加密货币尚未获批用于普通交易与支付。前任央行行长埃尔维拉·纳比乌琳娜多次强调,加密货币波动剧烈且易用于不透明资金流,官方必须严格限制其作为支付工具的应用。监管机构始终坚持,将加密货币仅限于实验性法规体系中使用,同时强化风险监控和合规要求。面对即将到来的罚款惩处,业内相关企业和个人需密切关注法律动向,遵守既定的数字资产管理规定,以避免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建议投资者保持警惕,合理分配数字资产,同时监管机构也应持续完善法律体系,保障数字金融创新和国家金融安全之间的平衡。俄罗斯在加密货币领域的立场反映了全球多数国家对于数字资产的审慎态度——既认可其潜力,也警惕潜在的金融风险和法律挑战。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法治完善,数字货币在俄罗斯及全球经济中的定位将逐步清晰。社会各界需要通过深入研究与合规探索,实现数字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