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AI应用创新与普及的核心动力。华为作为中国顶尖科技企业,正加速布局下一代AI芯片,最新曝光的Ascend 910D四芯片模组专利,透露出华为试图在高性能AI加速领域迎头赶上的决心。此次专利不仅强调华为的四芯片设计理念,还展示了可能与全球封装龙头台积电(TSMC)相媲美的先进芯片封装技术,展望华为有望突破当前制造工艺制约,缩小与英伟达顶级Rubin AI GPU的差距,乃至实现性能的竞争。华为Ascend 910D芯片的设计灵感很明显来源于英伟达Rubin Ultra系列的四芯片模组结构,这种模块化多芯片架构通过多芯片互联技术,将数个芯片协同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单元,极大提升计算密度和效率。华为的专利文件透露,Ascend 910D将采用类似或更先进的互联桥接技术,可能借鉴台积电的先进CoWoS-L封装或英特尔的EMIB与Foveros 3D技术,通过高带宽、低时延的桥接芯片实现芯片间高效通信。相比传统的简单硅基互联芯片组(interposer),该方案极大增强数据传输能力,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表现。
对于AI训练芯片而言,内存带宽是性能瓶颈的重要因素之一,华为Ascend 910D据传将配备多达16个HBM(高带宽内存)堆栈,比单芯片Ascend 910B的四个HBM堆栈大幅提升,显著扩展了存储带宽和容量。如此庞大的HBM规模必然需要更先进的封装技术来保证芯片与存储模块之间的连接质量和热管理水平。华为目前在芯片制造工艺方面仍落后于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全球领先厂商,这一方面受限于美国对中国高端半导体设备和技术出口的限制,限制了华为采用最先进的制程节点。然而,专利显示华为正在重点突破芯片封装技术领域。通过创新的封装设计手段,华为希望实现将多个基于成熟工艺节点的芯片模组高效集成为一个性能强大的AI处理器,从而绕过先进制程制造的瓶颈。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缩短研发和量产周期,也提升了产品的综合性能和封装效率。
根据目前判断,单颗Ascend 910B芯片面积约为665平方毫米,而四芯片模组的Ascend 910D总体芯片面积将膨胀至约2660平方毫米。配以16个HBM堆栈,占地面积可达1366平方毫米,总体积达到约4020平方毫米的巨大规模。按照台积电的标准,这接近五个EUV光刻掩模尺寸的体量,属于极为庞大且复杂的芯片封装挑战。台积电计划在2026年实现多达五片晶圆片集成的先进封装技术量产,华为攻关相关技术意味着有望跟进这一潮流。业内对于华为Ascend 910D的期待随时间逐渐升温。自今年四月传闻浮出水面开始,越来越多业内人士预测华为正积极开发这款多芯片高性能AI加速器,未来可能在每块GPU封装级别上超越英伟达H100,从而提升中国在AI芯片平台的整体竞争力。
虽然专利和行业预测都不能百分百确保该产品最终上市,但这反映华为在AI芯片领域不惜一切代价、力图突破硅片制约极限的战略意图。除910D之外,华为还传闻在研发继任型号Ascend 920,意在瞄准即将问世的英伟达H20 AI加速器。这两个型号构成了华为未来两代战略攻势,持续聚焦高性能AI训练市场,通过差异化技术路径追赶甚至超越竞争对手。华为四芯片模组设计的潜力显而易见,其带来的性能提升不仅体现在理论计算能力上,更包括了更灵活的芯片制造策略、更合理的成本分配,以及封装级别的创新带来的系统效率优化。相比单芯片巨型设计,模块化芯片互联也利于良品率提升和快速迭代升级,从而适应多变AI算力需求和技术发展节奏。此外,华为通过提高专利和技术壁垒增加国产芯片生态安全属性,也有助于打造中国自主可控的科技产业链。
综上所述,华为Ascend 910D的专利曝光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展示,而代表着中国顶级半导体企业在AI时代迈出的关键一步。四芯片模组结合先进封装技术的应用,可能成为突破先进制造封锁的有效突破口。未来随着相关技术成熟和规模生产实现,华为极有可能在全球AI芯片领域掀起追赶甚至正面竞争的风暴,对英伟达等领军厂商形成实质压力,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信心。在全球芯片生态多极化的趋势下,中国芯片巨头华为选择走多芯片+先进封装路线非但顺应了产业发展潮流,也展现了技术自主创新的坚定决心。随着专利与产品持续公布,人们有理由保持期待,未来几年华为Ascend 910D有望凭借其模组化架构和封装突破撼动高性能AI计算市场,弥补制程缺陷,推动中国AI芯片向国际先进行列迈进。对于行业观察者和技术爱好者来说,华为Ascend 910D所代表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路径,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