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资产和加密货币的迅速发展,全球各地的监管机构愈发重视对这一全新金融生态系统的规范和管理。2025年7月2日,在伦敦举办的数字资产创新峰会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高层领导共同展现了监管层对加密货币行业的关注和前瞻思考。SEC委员赫斯特·皮尔斯(Hester Peirce)和CFTC代理主席卡罗琳·范(Caroline Pham)发表的观点,不仅体现了美国监管机构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协同合作意愿,也对未来国际监管合作、市场创新和投资者保护提供了新方向。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监管者,SEC和CFTC的态度和措施备受业内外关注。此次峰会中,双方重点讨论了跨境监管合作框架、加密货币的证券与商品属性认定、以及监管实践中的创新实验项目,充分强调了实用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皮尔斯强调,加密货币作为一种跨境产业,涉及多国法律和市场规则,推动国际监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她提出构建一种多国实体或项目能在多个法域内进行商业可行性测试的监管沙箱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各方共享监管经验和成效,也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和合理的监管体系。皮尔斯指出,合理的‘出路机制’能够让测试阶段的成功项目平稳进入市场,避免监管障碍对创新的过度限制。她坦言,在单一国家推动创新本身就极具挑战,而国际合作是实现动态、竞争激烈且健康市场的关键。与此同时,范则分享了CFTC在创新监管方面的丰富经验,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CFTC一直通过试点项目支持新兴市场和技术发展。她表示2023年提出的数字资产市场试点计划,欢迎全球参与者积极参与,体现了CFTC愿与国际同行共同试验监管方案的开放态度。面对长期困扰加密货币市场的资产属性界定问题,皮尔斯提到美国国会正着手立法,力图明确数字资产属于证券、商品还是其他类别。
SEC通过组织多场加密货币圆桌会议,初步认定大多数代币不属于传统证券范畴。然而,一旦代币涉及证券交易,则必须纳入SEC的披露和注册监管范围,确保资本募集行为公开透明。她特别指出,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如股票代币等,往往明显具备证券特征,这对监管提出了更多细化要求。皮尔斯对SEC过度依赖执法手段表达了批评,她认为单纯执法可能制造监管不透明和不确定性,反而使守规者处于劣势,违规者反而借监管缝隙获利。她强调,建立合法合规的监管框架,明确项目备案和信息披露标准,才能有效遏制违规行为并保护投资者。实现创新与保护的平衡,是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
范则强调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在监管中的关键区别,认为DeFi本质是一种软件,而基于这些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平台运营者必须获得合法授权。她还提到,CFTC关注于金融中介的责任和义务,如客户保护、身份识别和信息报告,确保市场安全和透明。她认为,针对算法交易或自动化做市商的监管原则可以适用于DeFi平台,以活动而非技术本身为重点,防止激励违规风险。范提醒监管者必须避免重蹈2010年金融监管改革Dodd-Frank法案的覆辙,过度繁杂和昂贵的合规要求只会导致市场集中化和金融稳定风险。对于加密货币这一本质上无国界的市场,建设互认机制十分关键,以减少市场碎片化和重复监管负担。她坦言,美国相关立法对白银匹配机制的关注不足,而CFTC则致力于将相互承认纳入注册流程,从而更快实现监管清晰度和效率。
相比过去,CFTC凭借其广泛灵活的授权,在规则出炉前就能利用豁免措施促进创新和竞争。例如,CFTC曾通过类似模式成功规范场外衍生品和零售外汇交易市场,现计划借用同样思路管理加密货币衍生品和保证金交易。皮尔斯和范的发言共同传递出一个信号:监管机构在数字资产领域将追求灵活务实的合作与创新监管路径,努力平衡市场活力与投资者保护。国际监管协调、分类标准的明晰、活跃试点项目以及基础设施的合法化,是未来监管重点。此举有望减少市场参与者规避监管、设厂海外的现象,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健康融合。对于保险行业及金融服务业而言,这将带来规范化的风险管理环境,并催生新的数字资产相关产品与服务,促进行业数字化升级。
综观全球加密货币监管趋势,美国SEC和CFTC在此次高峰会上共同展示的战略思维和监管理念,具有开创性意义。他们致力于构建一个既具有高度保护性的监管架构,又能兼顾创新自由的市场生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和透明度,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制定类似规则提供了范本。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和市场不断演变,监管机构如何继续在保护投资者与鼓励科技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将决定数字资产行业的未来脉络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