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作为南亚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体,正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力求在未来数十年内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根据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最新报告,孟加拉国需要每年投入大约9.33亿美元至9.8亿美元,才能实现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0%的目标。从长远来看,2030年至2040年,年度投资需求更将攀升至13.7亿至14.6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孟加拉国不仅需要动员公共财政资源,更需吸引大量私人资本及国际多边发展银行和气候融资机构的支持。孟加拉国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政策虽然野心勃勃,但资金落实与投资环境的稳定性成为关键瓶颈。IEEFA的能源分析师沙菲库尔·阿拉姆强调,单靠公共资金难以满足巨额投资需求,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不可或缺。
然而,当前投资者面临不少不确定性,特别是由于最近政策调整导致31个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暂停,这些项目多数起初通过非竞争性招标获得合同。暂停项目引发的合同风险和执行疑虑削弱了投资者信心,阻碍了资金流入。此外,土地获取困难、购电方风险、技术及性能不确定性、项目推行难度以及贷款发放程序复杂等问题,均对吸引私营资本构成挑战。孟加拉国信用评级的下调,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成本和外资投资的难度。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于2024年11月将孟加拉国的信用等级从B1下调至B2,主要考虑到经济增长放缓、政治局势波动和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等因素。信用评级的下降意味着孟加拉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借款成本上升,使得资金的筹措更为困难。
为缓解汇率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建议成立货币对冲基金,以保障投资者利益,降低汇率风险。同时,重申规范的政策环境对激发投资热情至关重要。IEEFA建议,恢复“项目实施条款”,以明确支付保障,降低购电方违约风险。同时应建立专门的收益保障机制,为可再生能源生产方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减少合同违约及支付延迟产生的资金风险。孟加拉国政府近期宣布降低进口太阳能逆变器的关税,为推动光伏产业发展迈出了积极一步。专家呼吁进一步降低小型光伏项目相关设备的进口关税,包括太阳能板及配套硬件,以促进更多民间投资和地方项目启动。
从资源优势角度看,孟加拉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特别是东南沿海的风能潜力巨大,具备进一步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基础条件。加快技术引进、强化本地产业链建设,有助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设备供应的稳定性。除了资金和政策因素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及人才培养同样重要。孟加拉国需要加强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促进智能电网技术、能效管理和储能设备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确保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稳定供应和系统可靠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议题日益紧迫,国际社会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兴趣持续增长。孟加拉国有望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融资机制,获取绿色气候基金、国际清洁发展机制等支持,减轻财政负担。
同时,孟加拉国可积极推动区域能源合作,拓展能源出口和跨境电网建设,增强能源安全和市场多样化。综上所述,孟加拉国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的过程充满挑战,主要在于巨额资金需求和复杂的投资环境。通过政策稳定性提升、融资机制创新、关税优化和技术进步等措施,有望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助力孟加拉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未来十年,孟加拉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同时也将对区域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目标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