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企业级网络设备和身份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备受关注。近期,Cisco公司发布了针对身份服务引擎(ISE)及ISE被动身份连接器(ISE-PIC)中两处关键远程代码执行(RCE)漏洞的安全更新,揭示了这两个漏洞可导致未授权的远程攻击者在目标系统上获得根权限。由于ISE和ISE-PIC在网络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安全性的漏洞不仅威胁到单一设备,更可能影响整个企业网络的安全防护体系。两处漏洞分别被赋予CVE编号为CVE-2025-20281和CVE-2025-20282,严重性评分均达到满分的10.0,显示出其极高的风险等级。首先,CVE-2025-20281漏洞存在于ISE及ISE-PIC 3.3及更高版本中,允许未经身份验证的远程攻击者通过发送特制的API请求来执行任意系统命令,进而提升权限并以root权限掌控受影响设备。这一漏洞的核心问题在于对用户输入验证机制的严重缺失,使得恶意请求可以突破系统正常的安全边界。
这种类型的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极为危险,因为攻击者无须登录或权限验证即可攻击目标系统,极大地降低了攻击门槛。其次,CVE-2025-20282同样影响ISE及ISE-PIC 3.4版本,允许攻击者上传恶意文件至设备上的受保护目录并执行。其根因在于缺失对上传文件的有效校验,导致攻击者能够将恶意脚本或程序存储至系统关键位置,并借此获得完全控制权。此漏洞的危害不仅在于执行权限的获取,更因攻击者可以持久化恶意代码,形成长期隐蔽的控制渠道。Cisco官方指出,针对这两处漏洞尚无有效的临时解决方案,唯有尽快升级并应用公司发布的补丁才能彻底防止风险。具体补丁版本包括ISE或ISE-PIC的3.3补丁6和3.4补丁2,内含针对上述漏洞的安全修复。
值得强调的是,漏洞发现者均为知名安全研究社区的专家,体现了行业内对漏洞挖掘和披露的规范性与透明性。截至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上述漏洞已在真实攻击中被利用,但鉴于漏洞风险等级极高,尽快修补对于避免潜在大规模攻击事件至关重要。企业在面对该安全威胁时,首先应全面评估自身使用的Cisco ISE及ISE-PIC软件版本,确认是否暴露在风险之中。同时,要重视官方补丁的及时部署,避免因更新滞后而留有安全隐患。此外,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监控异常行为及设立多层防御机制也是保障网络身份管理系统安全的关键手段。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身份和访问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信息安全态势。
Cisco ISE作为广泛应用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其漏洞的出现提醒所有企业和安全团队必须保持持续的安全意识和快速响应能力。远程代码执行漏洞的严重性在于它能够直接绕过认证机制,以极低的门槛实现对系统的完全控制,威胁范围涵盖数据泄露、业务中断乃至全网控制。由此,相关安全事件不仅涉及技术层面,更有可能引发商业信誉和法律合规风险。针对这些威胁,建议网络安全管理员不仅仅满足于打上补丁,还应结合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工具,持续检测系统安全状态,并合理配置访问权限,限制系统暴露面。安全团队也应加强对API接口的访问安全审查,确保所有对外接口设有严谨的输入校验和访问控制。此外,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定期安全培训有助于减少内部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风险。
展望未来,网络安全防护将进一步依赖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帮助快速识别和响应类似的零日漏洞。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大幅提高威胁检测能力,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攻击路径。然而,任何安全技术都不能代替人力的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只有技术与管理合力,方能构筑坚固的防线。综上所述,Cisco ISE和ISE-PIC中的关键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敲响了企业身份管理安全的警钟。通过了解漏洞详情及其风险,及时应用官方提供的安全补丁,并结合多层次的安全措施,企业才能有效防范未授权攻击,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在网络安全威胁不断演化的当下,持续关注并快速响应此类高风险漏洞,是每个组织不可忽视的重要安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