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比特币与传统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不断加深,这一现象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师的关注。表面上看,这似乎表明加密货币已经成为主流风险资产的一部分,投资者正展现出对高风险资产的偏好增强。然而,更为深刻的市场动态显示,这种同步波动背后所反映的其实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脆弱性加剧,而非单纯的风险偏好提升。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其价格走势越来越明显地受美元信任度变化的影响。美元作为计价单位,也就是资产价格的“分母”,当其信任度降低时,各类资产价格自然集体攀升。投资者并非在追逐风险,而是在逃离价值可能被稀释的法币。
美国经济和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是美元脆弱性的根本驱动力。近年来,美国公共债务屡创新高,债务总额已超过36万亿美元,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124%。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政府年度利息支付甚至已超过国防开支,这表明财政压力巨大。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将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这一现状,通胀风险由此升温。尽管通胀率较2022年峰值已有所回落,但服务类价格刚性上涨,实际利率承压,这使得投资者对美联储未来的政策走向充满不确定。一次典型的体现是2024年12月,美联储意外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后,长期通胀预期迅速攀升,投资者转而涌入比特币和股票市场,追逐稀缺且具备实际价值支撑的资产。
比特币破7万美元大关,当月标普500指数也创历史新高。全球范围内,美元地位的动摇更为显著。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积极推动本币结算交易,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多国央行测试并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多元化。与此同时,黄金需求也空前增长,去年央行黄金购买量达到196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将比特币纳入资产配置,部分国家放宽比特币的法律监管,为其合法使用铺路。这些举措虽显零散,却合力构筑了去美元化的趋势。
市场交易数据表明,当美元指数DXY出现跌幅,各类资产买盘迅速增强,尤其是比特币和股票指数交易产品。应用在交易策略中的算法系统对币价和股票的相关性显得毫不关心,它们只在乎“分母”美元价值的波动,力求在货币不稳之际布局相对保值的标的。同时,股票市场也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扮演“稀缺资产”的角色。即便在盈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标普500的市销率仍接近历史高位,表明资本市场愿意为实质产出支付溢价。比特币波动率的降低也同时印证其持有者基础的成熟,增强其作为潜在储备资产的吸引力。比特币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本质上是货币危机的表象,是投资者对美金价值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的反应。
一如2023年出现的非同步走势,在美国银行体系出现区域性动荡时,比特币一度与股市脱钩,表现出独立于风险资产的避险属性。当前的“共同因素”交易环境彰显美元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一旦美元出现剧烈波动,无论是艺术品、珍酒还是股票比特币,都难免被卷入这一浪潮。投资者在不断寻求能够超越法币贬值风险的资产配置,优质股票和比特币同样因其稀缺性被纳入考量。联合上涨的市场行情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资产价格趋同或加密货币成熟的标志,而是全球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和美元信用下滑导致的共同反应。换言之,市场对未来美元体系的信心危机推动投资者采取防御措施,寻求保护财富的有效途径。展望未来,除非美国政府能够强化财政纪律,遏制联邦债务膨胀,并且美联储能够重新锚定通胀预期,否则比特币与股票市场的这种强相关现象还将持续。
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政策层面的缺口,也预示着全球金融结构的调整正在加速,投资者应更加注重早期布局具备内在价值和稀缺属性的资产。结合当前形势,理解比特币与传统股票市场相关性提升的本质,有助于投资者不被表象迷惑,准确识别美元信任危机带来的深远影响,制定更具前瞻性的资产配置策略。在全球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和金融市场不断演变的环境下,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角色逐步凸显,成为全球投资者对抗货币膨胀和财政策略不确定性的有效选择。未来,持续关注美元体系的稳定性和加密资产的独立价值将成为建立稳健投资组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