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备受关注的多资产流动性质押协议Bedrock的UniBTC产品遭遇了一起价值两百万美元的安全漏洞攻击,引起了加密圈内外的广泛关注。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DeFi领域在安全防护上的隐患,也揭示了内部人员风险对项目安全的巨大威胁。智能合约分析平台Fuzzland在事后发布的透明报告中证实,这次攻击正是由该公司的前员工利用内部访问权限配合恶意软件精心策划完成。作为业内知名的智能合约安全监测平台,Fuzzland的坦诚披露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据Fuzzland介绍,这名前员工通过社会工程学手法、供应链攻击以及持续性高级威胁(APT)技术,成功获取了敏感的工程数据和系统访问权限。更令人震惊的是,该攻击者在内部工程工作站中植入了恶意代码,实现了后门的偷偷进入,该恶意程序在长达数周时间内未被发现,从而为后续的攻击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Fuzzland在联合安全机构Dedaub的安全报告中发现了该漏洞的存在,但由于初步分析误判为误报而被存档未及时处置。这一处理失误为攻击者埋下了可乘之机。 入侵发生在Bedrock紧急响应会议讨论该问题之后的短时间内,显然攻击者已掌握了防御团队内部的动态,应对策略明显疾步领先。攻击的结果是攻击者从UniBTC的去中心化交易池中抽走了整整两百万美元的流动资金。尽管遭受打击,Bedrock的协议总体锁仓价值却实现了从2024年9月的2.4亿美元暴增至2025年6月的5.35亿美元,这表明平台的基础实力和用户信任度在修复和升级安全措施后稳步提升。 Fuzzland及时对Bedrock进行了经济赔偿,弥补了此次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启动了与知名安全机构ZeroShadow的联合调查。
报告指出,事件调查已向中国执法机关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备案,凸显了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与跨境合作的重要性。此外,Fuzzland还与Seal 911和SlowMist等业内领先的安全团队共同制定行业安全提升方案,以防止类似攻击再次发生。 此次攻击反映了当前黑客手法的显著转变。传统上,以智能合约代码漏洞为主要攻击点的黑客,正在逐步转向社会工程和供应链攻击等更加隐蔽且难以防范的途径。据CertiK安全公司2025年6月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1亿美元虚拟货币被黑客通过钓鱼诈骗和钱包劫持等手段盗取,比例大幅上升。CertiK联合创始人顾荣辉指出,黑客愈发重视社工技术,令安全围栏的设计需更注重人因风险而非单一技术漏洞。
Bedrock本身作为流动性质押协议的代表,提供了UniBTC、UniETH和UnilOTX等合成资产产品,用户通过质押链上主流资产享受收益。此次事件虽然给UniBTC产品带来了直接影响,但并未波及客户或用户数据。安全事件限定于内部隔离环境,避免了更大范围的隐私泄露或资产损失。 这起事件是加密行业长期发展中的一次宝贵教训。首先,投资于供应链安全和员工入职、离职管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即便是最先进的智能合约防护措施,也难以抵挡内部人员通过滥用权限所带来的破坏。
其次,重新评估漏洞风险优先级的策略需要调整,防止重要安全信号因误判而被忽视。第三,跨机构、多国的协作调查模式为未来安全事件应对提供了模板,展示了信息共享和法律合作的必要性。 最后,Bedrock事件再次强调只有在技术防护与人因管理的共同加持下,加密生态的安全体系才能更加稳固。DeFi及其他区块链应用若想赢得更广泛用户信赖,必须将强化员工背景调查、权限监控、应急响应及安全教育作为核心任务。Fuzzland和合作伙伴们的努力,正是在为行业树立更高的安全标准,推动整个生态向更加安全、透明的未来迈进。 未来,随着DeFi领域的快速扩容和用户基数激增,抵御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需要更多创新的技术方案和更完善的治理体系。
Bedrock UniBTC漏洞事件成为行业反思的引爆点,也促使业内一致行动,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内部威胁与社会工程攻击风险。综合来看,此次事故虽然带来了经济损失与信任考验,但更是推动整个区块链安全生态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