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监管挑战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国际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美国政府越发重视在数字货币领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与外部影响。2023年,美国众议员扎克·纳恩(Zach Nunn)和阿比盖尔·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共同引入名为“创造法律问责以防止流氓创新者和技术法案2023”,简称CLARITY法案,旨在限制联邦政府与中国区块链企业之间的联系,保护国家关键情报和公民隐私免受潜在威胁。该法案提出,禁止美国政府官员与包括iFinex(即知名稳定币USDT发行商Tether的母公司)、Spartan Network、Conflux Network以及红枣科技(Red Date Technology)等在内的中国区块链平台进行业务往来。尤其令人关注的是,Tether作为全球最大的稳定币发行商之一,其与中国证券及多家中国国有企业的关联引发近年的多方审查和争议。在2023年年中,彭博社根据纽约总检察长公开的文件披露,Tether资产储备中含有大量中国国有企业的证券,包括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
这些信息披露不仅揭露了Tether与中国资本的深度交织,也激起了美国监管机构的高度警觉。长期以来,Tether因其资产储备的透明度问题备受质疑,部分稳定币背后的实际支撑风险或已被低估,联邦监管机构因此加大监督力度。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特别关注Tether是否在此前承诺停止有担保贷款后,仍秘密向客户提供USDT相关贷款业务。此外,Tether还涉及对加密平台Celsius Network的重大借款,这一关系的复杂性更多地体现了跨境资金流动与风险多重交织的现实。基于这些背景,CLARITY法案意在通过禁止政府官员与具潜在安全风险的中国区块链企业交易,切断可能存在的“后门”,确保外国对手无法利用技术平台突破国家防线,从而获得美国关键情报或用户敏感信息。该法案的提出,体现了美国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加强国家安全防护的决心,也标志着数字金融监管政策的新方向。
与此同时,全球加密市场也持续经历波动,华尔街与硅谷的科技监管者不断权衡创新与安全之间的平衡。中国区块链企业及其全球合作前景因该法案而受到更严格审视,相关企业或面临更高门槛与合规压力。总体来看,CLARITY法案不仅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技术影响力的戒备,更深刻揭示数字货币全球生态中的权力竞争与政策斗争。未来,随着数字经济不断演进,国际社会对于跨境加密资产监管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剧,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将成为各国监管机构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美国政府的CLARITY法案或将成为推动全球数字金融合规体系完善的关键一环,促使更多国家思考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