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演出和电影中,观众的掌声和笑声似乎是自然流露的反应,然而,这种即时且几乎成为习惯的鼓掌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追溯到数百年前,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被雇佣来在表演现场制造掌声和笑声,甚至操纵观众的情绪反应,他们被称为“鼓掌党”——即“claque”,这也是现代笑声轨迹的前身。本文将带您综合了解鼓掌党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娱乐业的深远影响。鼓掌党的诞生可追溯至古希腊,雅典的酒神剧场中便有被雇佣的观众群体来支持或破坏剧场上的表演竞争。在公元前四世纪,喜剧作家菲勒蒙和梅南德尔间的戏剧竞争激烈,菲勒蒙通过有策略地安排他的支持者发出笑声和掌声,成功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青睐。此举生动显示了掌声和笑声不仅仅是演出的自然反馈,更是一种被利用的社交工具。
转向古罗马,皇帝尼禄在其音乐巡演中雇佣了多达五千名士兵充当鼓掌党,以确保表演获得热烈反响,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雇佣人群为表演创造气氛的传统逐渐形成。著名诗人让·迪朗特开创了一种做法,他购买自己演出的座位,并邀请愿意为免费票鼓掌加油的观众入座,这种自我造势的策略为后人所效仿。部分诗人和剧作家也开始使用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作品的接受度,这为19世纪巴黎标志性的商业化鼓掌党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巴黎的马萨顿先生将鼓掌党商业化,成立了官方机构,为戏剧舞台提供有组织的掌声支持。他的团队根据不同需要细分角色,设有“委员”负责大声赞赏剧目,他们对剧情熟悉,是名副其实的虚假专家;“笑面人”专门负责在适当时刻发笑,是最原始的“笑声轨迹”;“哭泣者”则在悲情戏份中假装流泪,通常由女性担任;还有“妖精手”,负责维持现场气氛活跃,确保观众情绪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以及“二次掌声者”,促使观众为剧组争取返场掌声。
这种细致入微的操作不仅为表演制造了热烈气氛,也成为保证艺术家成功的重要策略。然而,鼓掌党并非总是助人为乐。历史上不乏有组织的负面鼓掌党,他们被雇佣来破坏竞争对手的盛会,扼杀他们的声誉,展现了操控公共意见的黑暗面。通过这种方式,鼓掌党既是艺术成功的推手,也是失败的黑手。随着时间推移,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鼓掌党的角色。电视和电影中预先录制的笑声轨迹在观众观影体验中起到了类似功能。
尽管如此,少数剧院仍保有鼓掌党的传统,作为对这段历史的致敬。揭示鼓掌党的历史也让我们反思观众情绪的真实性以及现场表演与观众互动的微妙关系。在当代娱乐行业,理解这种历史现象不仅丰富了文化视野,更对营销策略和观众行为研究具有启迪意义。总的来说,鼓掌党作为娱乐史上一段特殊而有趣的社会现象,从古代剧场的策略运用到商业化的组织服务,再到现代笑声轨迹的影子,体现了人类对情感表达和社交影响力的不断探索。未来,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观众互动和情感共鸣始终是艺术表演不可或缺的元素,而鼓掌党的故事正是这份互动艺术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