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领域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密公司开始寻求更正式、更受监管的身份以扩大业务范围和增强市场认可度。近期,Fidelity Digital Assets、Ripple、Circle以及National Digital TR CO等多家领先的加密金融机构,递交了申请国家信托银行牌照的材料,试图获得联邦层面的银行运营资质。这些申请如果获批,将标志着加密企业在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同时带来监管简化及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然而,这一动向也引发了来自传统银行业巨头的强烈反对。美国银行家协会(ABA)及其伙伴组织,包括美国信用合作社、消费者银行家协会、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和全国银行家协会,于2025年7月17日联合致信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呼吁暂停对当前加密企业申请的审查工作。银行业团体强调,现有部分申请公开内容信息不足,无法让公众及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评估与监督。
他们要求监管机构提升透明度,公开申请企业的详细商业计划及其他关键资料,以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其潜在影响及风险。银行家协会代表指出,这些申请涉及了政策、法律以及商业层面复杂且深远的影响,急于审批可能会对现有银行体系稳定性造成挑战。延缓审批不仅可以让监管机构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入调查,更能让公众参与政策讨论,确保未来的金融秩序健康可持续。该联合信函的发布,代表了传统金融界对于加密行业跨界银行业务的高度警惕。传统银行普遍担忧,这些创新业务可能带来监管套利,模糊风险责任边界,甚至加剧金融系统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银行业团体强调,此类国家信托银行牌照不同于传统银行牌照,持牌机构主要承担信托及受托业务,并不涉及全面的银行业务,但加密企业的申请却显示出部分业务超越传统信托范畴,引发银行监管层面的疑虑。
此外,这一反对声浪也体现了行业对于监管流程透明度的不同期望。法律专家表示,OCC的银行牌照审批程序中,部分申请资料属于保密范畴,不对外公开以保护企业商业机密,这是监管常规操作。公众无法获取全部申请信息,阻碍了外界针对这些新申请进行深入技术和政策层面评议。事实上,传统信贷银行的新设审批本身是一项极为复杂且严格的流程,审批时监管部门需评估申请机构资本实力、风险管控能力、合规体系以及市场稳定性影响。加密领域的业务模式多样且先例不足,增加了审查工作的难度。传统银行担忧,若监管机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匆促批准,可能导致监管漏洞,出现监管套利甚至金融犯罪风险蔓延。
加密企业则强调,获得国家信托银行牌照后能够实现更加合规、透明的运营,进一步提升客户信心,并为数字资产及加密货币市场带来更多的合法金融服务支持。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国家信托银行牌照对于加密公司是打开正规金融体系重要的门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金融生态。当前金融科技与加密资产发展迅速,创新与监管的平衡成为核心议题。监管机构需要在防范风险和鼓励创新之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正因如此,传统银行业的阻力也提醒监管者,任何突破性改革都不能忽视金融体系稳定和消费者保护。银行牌照的审批不仅关乎企业未来发展,更直接关联整个金融系统的信任结构。
多方专家呼吁,除了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升,行业内还应加强对加密资产操作风险及潜在合规挑战的系统研究和政策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在兼顾创新的同时,降低系统性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总结来看,随着加密企业积极谋求银行业务资格,传统银行业的强烈反对及监管方面的谨慎态度,揭示了当前金融行业转型过程中的多重矛盾与博弈。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市场参与者,都需在保障公众利益、维护金融秩序和推动技术创新中寻求平衡。未来,关于加密企业银行牌照的审批进展,将对全球金融生态乃至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及行业观察者持续关注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