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比特币(BTC)价格经历了剧烈波动,引发全球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的高度关注。2025年7月,比特币价格一度突破12万美元大关,创下新的历史高点。然而,随后的回调将价格推向11.5万美元的关键支撑位,这一价格水平是否能坚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最新的比特币衍生品市场数据,尤其是期货和期权的表现,我们可以洞察投资者的真正情绪及其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 近期,比特币经历了4%的跌幅,价格跌破11.5万美元,这与月度衍生品合约的到期密切相关。此次合约结算共计清算近3.9亿美元的期货合约,约占市场未平仓合约总量的14%。
这种大规模的资金洗牌通常会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但本轮价格调整并未引起衍生品市场的恐慌。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已对价位的回调有所预期,冲击虽大但并未导致投资者的情绪崩溃。 从比特币2个月期货溢价数据来看,当前的7%溢价处于年化5%至10%的正常波动区间内,并未出现异常上涨或下跌。这种正常范围内的溢价表明,投资者对较长期持有比特币的风险溢价保持中性态度,即使价格自峰值下跌了7%,市场整体情绪依然稳健。 回顾比特币的上涨历程,去年2月期货市场曾表现出明显的看涨动能,但随着美国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以及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市场热情有所减弱。当前的衍生品数据则显示,虽然比特币价格波动加剧,投资者整体情绪并未发生重大转变。
期权市场的情绪指标则为判断风险偏好提供了有力参考。当投资者预期价格出现大幅回调时,买入保护性认沽期权(看跌期权)的意愿会增加,使得认沽期权相较认购期权出现溢价,25% Delta偏度指标会上升至6%以上。近期数据显示,25% Delta偏度曾一度攀升至10%的高位,由此反映出市场短期内对风险的警惕达到了近四个月来的高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高风险偏好迅速平稳回落至1%,说明鲸鱼及庄家们在左右价格走势时,对上下波动的风险评估趋于均衡,市场并无明显单边押注。 在比特币大额钱包动向方面,市场也保持谨慎态度。此前,知名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Nansen CEO透露,一家拥有8万比特币的大户近期向Galaxy Digital等交易平台抛售了一部分资产。
此举引发部分投资者的担忧,但伴随衍生品市场的平稳表现,整体而言未引发市场恐慌,表明资金动向虽值得关注,但并未导致市场情绪失控。 与此同时,中国稳定币市场的动态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市场情绪的侧面佐证。稳定币的交易溢价或折价是衡量零售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当稳定币在中国市场对美元交易价格出现2%以上溢价时,表明市场活跃且买盘强劲;反之,如果出现0.5%以上折价,很可能是投资者离场恐慌的信号。目前,Tether(USDT)在中国市场仅呈现约0.5%的折价,显示尽管比特币价格经历调整,零售投资者对数字资产需求依然坚挺,情绪保持理性且稳定。 综合上述信息,虽然比特币价格临近11.5万美元的关键支撑位时出现了波动,但衍生品市场及稳定币行情的表现均显示出市场情绪的平衡和理性。
投资者虽保持警觉,关注全球贸易摩擦和美国经济可能的衰退风险,但并未出现恐慌性的抛售。这种均衡情绪对于维持11.5万美元支撑位的市场信心至关重要。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摩擦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可能继续制约比特币价格大幅上涨。然而,从衍生品市场的角度看,比特币市场似乎对这种外部冲击已具备一定的抵抗力,投资者正通过动态调整仓位管理风险,这为比特币在关键价位的稳定提供了积极信号。 未来,比特币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衍生品市场指标,特别是期权的偏度与期货溢价情况,这些数据能够提前反映市场风险偏好与情绪波动。同时,观察大型钱包资金流动及全球稳定币市场动向,如中国市场稳定币的交易差价,也有助于捕捉市场多空力量的变化。
总体来看,虽然比特币自高点回调,投资者态度趋于谨慎,但衍生品数据未显示出明显恐慌或极端风险规避情绪。这反映出市场对11.5万美元支撑位的信任尚存,这一关键价格水平仍可能作为未来市场调整的重要支点。对投资者而言,理解衍生品市场的互动和情绪变化,有助于在风云变幻的加密货币市场中把握机会、规避风险,从而优化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