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体系与加密世界的桥梁,正逐步走向成熟。2025年7月,美国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GENIUS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这一举措不仅为美国的稳定币监管确立了联邦级框架,更与欧盟的MiCA监管趋同,推动全球稳定币监管标准趋于统一。Sygnum首席投资官Fabian Dori对此表示,GENIUS法案的实施将极大促进稳定币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催生新一代“杀手级应用”和创新型支付服务,带动整个数字支付生态的多元化发展。GENIUS法案的核心是明确区分收益型稳定币与支付型稳定币,意图引导市场回归稳定币的核心价值——支付工具。此前,许多稳定币发行方通过设计带有利息或收益的模型来吸引投资者,虽刺激了部分市场活跃度,但也引发合规和风险担忧。法案明确限制了带利息支付的稳定币发行,这意味着市场必须将重点放在支付功能和用户实用性上,这种转变不仅降低了合规门槛,也增强了稳定币的支付属性和透明度。
Fabian Dori指出,此举将为开发创新支付应用奠定基础。清晰的监管框架为企业和发行方提供了确定性,激励他们打造针对日常交易和跨境结算等具体场景的稳定币解决方案。这些创新将远远超出传统金融服务,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催生全新的数字金融体验。已有迹象显示,科技和金融巨头已开始行动。像Mastercard和PayPal这样的大型支付平台,正积极探索合规稳定币的应用场景,预备构建安全高效的数字支付环境。同时,亚马逊和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也对稳定币在薪资发放及跨境支付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预期通过稳定币提升支付效率和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收益属性强的投资者则被推荐转向金融市场中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这类基金具有稳定价值和每日流动性,目前以美国国债为支持,收益率达到4%至5%,为投资者提供了低风险且清晰的投资工具,避免了投资与支付之间的界限模糊问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市场的关注重点已从追逐利息转向提升应用效用。OKX首席创新官Jason Lau表明,实用性已然成为稳定币发展的主流趋势。发行方将着重于即时结算、低廉交易费率以及稳定币的可编程性,以实现与支付及交易系统的深度融合。这种发展逻辑符合全球支付体系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尤其是在跨境支付和微交易领域展现独特优势。
以太坊层二解决方案领军者Polygon Labs的全球支付及金融科技负责人Aishwary Gupta同样指出,向实用型稳定币转变的趋势早已开始。Polygon团队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其支付方向的稳定币交易量显著增长,微支付交易规模激增67%,达到了1.1亿美元。Gupta强调,合规性的提升固然关键,更重要的是稳定币能满足实际市场需求,特别是在跨境转账和日常交易中的即时支付问题。电信及支付结合的应用场景也加快扩展。在非洲拥有1.85亿手机用户的合作企业正利用Polygon稳定币基础设施,推动跨境B2B支付的高效执行,数千万钱包用户已处于上线准备状态。小额支付交易(100美元至1000美元)规模在短短数月内上涨近两倍,显示出零售及企业端支付需求的强劲扩张。
Dori强调,尽管技术和合规驱动发展,真正推动市场进步的仍是用户采用率。易用性和用户体验是稳币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稳定币发行方和平台必须打造友好界面和便捷流程,让普通消费者乐于采用数字支付工具。DeFi协议同样受益于政策明朗化。Lau认为,稳定币作为链上金融活动的重要基础,凭借清晰的合规环境,将能进一步激发其潜力,拓展更多创新应用场景,实现链上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GENIUS法案的通过不仅带来了监管的确定性,也加快了美国乃至全球数字支付系统的升级和创新步伐。
随着监管环境清晰,企业纷纷加码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市场正迎来一波以稳定币为核心的支付创新革命。总体来看,GENIUS法案将稳定币定位为支付工具,将推动支付领域涌现出更多创新性应用,促进跨境支付效率提升,并鼓励大型企业与创新初创公司共同探索数字金融的边界。其带来的长期影响预计将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更加开放、高效和包容。未来,随着零售用户的广泛接受和稳定币技术性能的持续优化,数字支付生态将迈入新的高度,成为连接现实经济与数字世界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