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巨头之一亚马逊如今正处于英国法律纠纷的风口浪尖,面对零售商和消费者高达54亿美元的集体诉讼。此次诉讼由英国竞争上诉法庭授权,针对亚马逊涉嫌违反英国竞争法以及欧洲联盟相关条例的行为,控诉其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损害了第三方卖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诉讼的焦点集中在亚马逊极具争议的“Buy Box”功能上。所谓的Buy Box亦即“购买框”,是指消费者在亚马逊平台上购物时,页面上显示的默认购买选项。律师团队指出,亚马逊通过对Buy Box的算法进行操控,优先展示那些采用亚马逊物流以及配送服务(Fulfillment by Amazon,简称FBA)的产品,同时排挤使用第三方商家自配送(Fulfillment by Merchant,简称FBM)的产品。该做法不仅被认为不透明,还有倾向性,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对那些不依赖亚马逊自有物流体系的商家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代表超过20万名第三方卖家的安德烈亚斯·斯特凡教授率领的诉讼团队认为,亚马逊通过操纵Buy Box规则,强迫卖家必须使用其物流服务以保证产品的曝光率和销量,进而形成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诉讼中声称,亚马逊调整配送承诺的方式也歧视了使用FBM的卖家,使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这些举措不仅影响了卖家的经济利益,也间接削弱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购物体验。 与此同时,另一桩由消费者权益倡导者罗伯特·哈蒙德带领的诉讼针对亚马逊的整体商业行为提出抗议,指责其滥用市场支配力,损害了数百万亚马逊用户的权益。该诉求要求共计约13亿英镑的赔偿,显示出消费者对于企业滥权行为的强烈不满。 亚马逊方面则公开表示,这些指控毫无根据,并坚信司法过程将证明其无辜。
公司强调,亚马逊平台上约有10万家企业经营商铺,其中超过一半的实体产品销量来自独立卖家,亚马逊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和技术支持促进多个商家成功并带来用户便利。 这些诉讼恰逢竞赛监管机构对亚马逊商业运营展开多项调查之际,包括市场行为的合法性和消费者数据保护等议题。事实上,亚马逊在美国也曾因涉嫌不公平商业手法遭到联邦贸易委员会起诉。2023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指责亚马逊利用“操纵性策略和欺骗性用户界面设计”诱导消费者订阅其Prime会员服务。此外,2025年初,亚马逊在加州面临关于非法追踪消费者数据的指责,进一步加剧了其企业声誉的挑战。 从更广泛的行业视角来看,亚马逊作为全球电商巨头,其在市场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为众多卖家提供了接触终端消费者的平台,同时也通过不断创新的物流和数据技术重塑了零售格局。然而,巨大的市场份额伴随着严格的责任与监管压力,亚马逊的商业模式被外界严密审视。过度依赖自家物流体系而排斥外部分销,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活力下降,损害中小卖家生存空间。 对于消费者而言,亚马逊的购物便利与丰富选择无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这种便利背后隐藏的市场不公平行为同样引发担忧。例如,若平台偏向特定产品推广,就可能影响商品的价格透明度和质量多样性,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英国竞争上诉法庭允许这两起诉讼以“自动选择”方式集体提起,这意味着所有受影响的卖家和消费者无需单独加入,案件的影响范围广泛,波及数以百万计的市场参与者。
若法院判定亚马逊确实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不仅意味着巨额赔偿,更可能促使亚马逊调整其运营政策,改善平台规则和业务流程,以符合公平竞争法规。 未来,监管机构和司法体系的判决对亚马逊及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另一方面,也提醒电商平台在追求效率和创新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公正,保护卖家和消费者权益。对此,业内专家普遍呼吁建立更透明的算法规则和数据使用政策,确保卖家和消费者能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获益。 在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亚马逊的案例为跨国电商平台经营提供了宝贵的警示。企业不仅要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还需灵活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监管要求。
对消费者而言,这些诉讼显现了保障个人权益和公平消费的重要性,激发了社会对电商平台监管和透明度的高度关注。 总而言之,亚马逊在英国面临的54亿美元诉讼代表了零售商和消费者对大型电商平台滥用市场力的强烈反弹。未来案件的进展将广泛影响电商行业的运营规则、市场竞争态势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随着诉讼深入展开,亚马逊如何调整发展策略,监管机构如何平衡创新与规范,将成为全球电商领域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