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糖价出现明显上涨趋势,尤其是在摩根大通调整巴西糖产量预期后,市场情绪迅速转向看涨。摩根大通最新报告将巴西2025/26年度的糖供应预测从之前的20万吨过剩调整为90万吨短缺,这一幅度的供应收紧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糖生产国,其产量变动直接影响国际糖价波动。报告中指出,巴西糖产量受到了糖料甘蔗收成不佳以及蔗糖含量下降的双重影响,这一不利因素削弱了产量预期,进而推高了全球糖价。过去三个月,纽约期糖价格曾一度跌至四年低点,主要因市场预期全球糖供过于求。然而,摩根大通的反向预测扭转了这一趋势,供给紧缩的预期带来了买盘的回归。
摩根大通的修正预测显示,在供应不足的背景下,市场开始出现补仓现象,这成为推高糖价的关键动力之一。全球糖供应的整体走势正面临多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美国农业部此前发布的2025/26年度全球糖产量增幅达4.7%,预计达到历史新高的1.893亿吨,同时全球供应过剩达到了4118万吨。该数据曾令市场价格承压,尤其是印度作为第二大糖产国,预计产量显著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供应充足的预期。印度的糖产量增长主要受益于种植面积扩大和丰沛的季风降雨。据印度合作糖厂全国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5/26年度印度糖产量预计同比增长19%,达到3500万吨。
季风气候良好,加上扩大甘蔗种植,促成了这一积极产量预期。印度气象部门预报今年季风降雨量将达历史平均的105%,这有助于确保丰收。印度季风季节自6月持续至9月,适宜的降雨为糖料甘蔗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然而,印度市场内在的不确定性也引起关注。在2023年10月起,印度政府限制糖出口以保证国内供应稳定。2024/25年度虽然政府放宽部分出口限制,允许出口100万吨糖,但总体出口量仍低于前几年水平。
印度糖厂协会报告,2024/25年度前半段产量同比下降17%,显示出一定的生产疲软,市场供应仍存在波动风险。与此同时,巴西的收成情况却与印度形成对比。尽管美国农业部预测巴西糖产量较去年将微增2.3%,达到4470万吨,但摩根大通的评估认为实际情况不及预期,主要因甘蔗质量下降和农业气候条件影响收成。这种分化的供应趋势导致市场陷入复杂局面。除了巴西和印度,泰国作为全球第三大糖生产国,预计产量也将同比上升约2%,达到1030万吨。多国产量普遍增长使得市场整体供应面临较大压力。
然而,短期内供应不及预期的风险提升了价格支撑力度。糖价在经历数月的回调后,随着年中供应前景转变而逐步企稳回升。纽约糖期货和伦敦白糖期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反映市场对紧缺风险的重新定价。国际糖市场的供需格局不仅受全球产量影响,政策因素同样关键。印度作为重要出口国的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的供应流动。2023年糖出口限制暂缓后,2024年逐渐放开出口许可,将带动国际市场供应增加,但实际出口量或受生产限制影响难以大幅提升。
需求端方面,全球糖消费稳步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升推动糖制品需求增加。此外,糖作为食品和饮料行业的重要原料,相关产业链的需求稳定支撑价格。短期来看,全球经济复苏进展和货币政策走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糖价走势。美元指数下跌有助于提升以美元计价的糖价竞争力,刺激买盘。综合来看,糖价上涨反映出了供应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的韧性。未来,糖业生产国的气候变化风险、政策走向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将持续成为影响糖价的关键变量。
种植季节的天气状况、甘蔗品质变化和生产成本波动等因素均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外,随着各国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提升,糖消费结构和替代品的兴起也或将对长期需求产生影响。基于当前市场状况,投资者需关注主要产区的气候预警、各国出口政策变化以及全球库存水平。糖价的波动可能带来投资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糖生产商和贸易商需合理调整策略,确保供应链稳定和风险管理。消费者则可能面临糖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影响相关产品价格。
总之,摩根大通最新的糖供应预测显示全球糖市场正转向供应紧缩,推动糖价走强。巴西产量预期下调、印度季风充足带来的产量增长以及政策松动形成市场复杂局面。随着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全球糖价走向仍充满变数。深入理解供需动态,有助于产业相关方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市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