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作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和科技巨头的积极布局。自ChatGPT发布近三年后的市场表现来看,AI热潮依旧高涨。Nvidia作为领先的AI芯片制造商,其股价屡创新高,部分分析师甚至预测其市值可能达到6万亿美元。然而,面对市场的火热氛围,BCA研究公司的首席全球策略师Peter Berezin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对这波AI投资潮表示怀疑,认为许多投入大量资金的科技公司更有可能遭遇亏损,而非获利。Berezin的悲观论调主要围绕AI的高昂成本与激烈竞争展开。
AI技术的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本支出,而短期内难以通过产品和服务实现有效的货币化。虽然AI有望提升生产力,但这并不必然带来企业利润的增长。因为强烈的市场竞争正不断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Berezin强调,竞争激烈的市场往往难以实现真正的商业垄断,投资者只有在垄断或准垄断市场中才能获得理想回报。在AI领域,类似OpenAI、Anthropic、DeepSeek等众多企业纷纷推出相似的产品,形成白热化竞争。此情形导致用户很难对单一服务支付高额费用,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挑战。
尤其是OpenAI近期发布的最新模型,其使用量虽大,但亏损超出预期,公司却把这一现象视为用户增长的积极信号,这种现象反映了以免费或低价的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牺牲了短期盈利。与此同时,科技巨头们在AI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资本开支也加剧了行业内部的“军备竞赛”。被称为“壮丽七杰”的主要科技公司预计将在AI领域投资超过3000亿美元,这笔庞大支出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Berezin认为,尽管市场对AI带来的经济生产力提升充满期待,但现阶段缺乏对技术投资回报的明确保障。投资者在追逐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同时,需要警惕高风险带来的潜在亏损。总结来看,AI的未来虽然充满可能性,但其商业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市场竞争激烈且成本居高不下。
对投资者而言,理性评估行业趋势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昂的资金投入并不意味着必然产生丰厚回报,市场的“竞赛”模式可能导致多数参与者最终“输血”无法盈利。未来AI领域或将经历行业洗牌,只有具备真正技术优势及有效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投资者需保持谨慎,避免盲目跟风,选择具备长远价值和竞争壁垒的项目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