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被称为“万众一心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的综合预算法案,其中包含一项涉及8500万美元的特别拨款,旨在将美国历史上飞行次数最多的航天飞机“发现号”(Discovery)从位于弗吉尼亚州尚蒂伊的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史蒂文·F·乌德瓦尔-哈齐中心迁移至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航天中心。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关注,并标志着休斯顿“太空城”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作为美国航天事业的心脏地带,休斯顿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人类载人航天任务的指挥和支持工作。此次迁移计划不仅体现出联邦政府对该地区贡献的认可,也为公众参观和体验美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实物遗产创造了全新机会。航天飞机“发现号”自1984年首飞以来,执行了多达39次的历史使命,包括1986年的挑战者号失事后首次复飞任务,展现了其在航天史上的独特地位。作为航天飞机退役计划中的“记录载具”,发现号在史密森博物馆内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工程状态,成为研究和展示的重要标本。
搬迁计划规定必须于2027年1月4日前完成,预算中保证了至少500万美元专款用于航天飞机的运输,其余资金则用于在休斯顿建设新的展览设施,以确保航天飞机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向公众开放。虽然此次迁移并非航天飞机真正“升空”,但这一动作象征着其“二次起飞”——从博物馆陈列品转变为公众教育的活跃载体。历史上,现役航天飞机的运输成本曾高达数千万美元,尽管8500万美元看似充裕,但是否能完全覆盖所有相关费用尚待进一步评估。此次迁移倡议源自得克萨斯州参议员特德·克鲁兹和约翰·科宁提出的“将航天飞机回家法案”,力求将具有标志性的载人航天器置于直接参与商业载人航天计划的NASA中心附近,借此弘扬美国航天历史和休斯顿的核心作用。克鲁兹和科宁强调,休斯顿作为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所在地,长期以来都是载人航天计划的关键支柱,将“发现号”搬迁到此地是对其卓越贡献的认可,也是激励新一代工程师、科学家和探险者的重要举措。该法案通过时,参议院以50比50平票,副总统J.D.范斯投下决定性一票表决通过,显示了这项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政治背景。
史密森博物馆对此搬迁计划持保留态度,强调“发现号”仍归其所有,且该航天飞机自2012年起一直是该馆的重要展品,曾接受多次专业保护与维护。博物馆方面尚未公开表达是否将采取法律行动阻止搬迁,但这一潜在争议为项目推进增添了不确定性。目前,休斯顿航天中心尚未公布详细的“发现号”展馆规划,仅表示此举符合其未来发展战略,且将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该中心现有的展览包括一架名为“独立号”的航天飞机全尺寸模型,栖身于NASA第一架改装波音747运输机——NASA 905号机身上。这次“发现号”迁移将使休斯顿真正拥有一架曾亲历轨道飞行的历史航天飞机,为公众提供更加真实和直观的空间探索体验。此次拨款的另一面,反映了美国政府在推进载人航天新发展阶段中,试图兼顾历史传承与未来创新的平衡。
尽管“万众一心法案”包含多项支持商业载人航天和未来载人登月任务的预算安排,但同时也引发了部分对NASA科学项目预算削减的批评。美国宇航局的科学研究资金相对减少,引发了内部员工及科学界的不满和抗议。如在2025年7月20日计划的“月球日”示威活动,NASA工作人员要求政府重新考虑科研预算,强调基础研究是航天长远发展的基石。业界权威和空间历史学家罗伯特·泽·珀尔曼指出,迁移“发现号”不仅是一次物理搬迁,更是美国载人航天精神的象征性迁徙。从技术遗产到公众教育,再到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航天飞机“发现号”代表了美国航天探索的辉煌历程和未来可能性的桥梁。此外,此次事件反映出科研、政治、文化多个层面在空间探索事业中的复杂交织。
联邦预算、地方利益、历史保护、科学进展多重因素相互影响,使得航天飞机迁移这一计划成为美国航天政策和文化认同的缩影。值得关注的是,休斯顿地区经济组织和地方政府对搬迁持欢迎态度,期待通过“发现号”的到来提升旅游吸引力和地区知名度,同时加深与NASA商业载人空间计划的合作。总体来看,特朗普签署的“万众一心法案”不仅为航天飞机“发现号”的迁移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代表了美国对载人航天历史价值和未来潜力的双重重视。在未来几年内,这一举措有望成为促进公众科普教育、增强航天文化认同和推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发现号”迁入休斯顿,它将继续激励无数梦想探索太空的人们,承载着美国航天事业不懈追求卓越与创新的精神火炬,照耀人类窥探宇宙奥秘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