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月经依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禁忌话题,面临着众多的污名与歧视。尽管月经是女性自然生理的一部分,但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在印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文化障碍。由此引发的后果,不仅影响了女性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女性的歧视和排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印度必须积极应对月经污名的问题。 在印度的许多家庭中,不提及月经几乎成为了一种常态。许多年轻女孩在第一次经期来临时,往往完全不知所措。
有研究表明,71%的印度青少年女孩在来月经之前并未听说过与月经相关的知识。这种缺乏教育和信息的状况,使得女孩们在生理期面临着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与此同时,月经产品的获取也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在2018年,印度政府取消了对卫生巾的12%税收,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印度355百万月经女性中,只有36%的人使用卫生巾,其他人则选择了使用旧布、谷壳、灰烬、叶子、泥土等极其不卫生的材料。这不仅影响了女性的健康,也使得她们在月经期间面临更多的生活困扰。
在全球范围内,月经贫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发展慈善机构Plan International UK的统计,10%的弱势女孩无法负担卫生产品,常常使用报纸、厕纸或袜子等不卫生替代品。在印度,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疫情期间,许多卫生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遭到严重冲击,使得本已困难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 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改变这一局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分享她们的月经故事,尝试打破沉默。
然而,这种自由表达却往往受到质疑和打压,分享故事的女性常常面临网络暴力与道德谴责。正如摄影师尼拉杰·格拉所言:“我们不能用羞耻来压制她们,而是要赋予她们知识与自由,让她们掌握应对痛苦和困扰的能力。” 在许多家庭中,尤其是经济条件不佳的家庭,购买卫生产品往往需要抉择。一个工薪家庭的女儿渴望拥有一片卫生巾,但她却因经济拮据而感到羞愧,不敢向父母开口。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印度社会对月经的偏见与误解。 此外,根据达斯拉慈善机构2014年的研究,近2300万女孩因月经问题辍学。
原因主要包括学校缺乏干净的卫生设施,卫生产品的获取困难,以及对同学嘲笑和污名化的恐惧。很多女性抱怨,在这个柴米油盐的社会中,月经似乎成了她们的额外负担。对月经的偏见不仅使女性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中面临压力,也让她们在生理期内感到被孤立和排斥。 因此,亟需改变对月经的社会认知。我们需认识到月经是一个生理过程,而不是一种可以羞辱或排斥的现象。世界月经卫生日的设立,旨在唤起人们对月经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摄影师尼拉杰·格拉通过其项目“神圣的污点”,试图打破围绕月经的污名化,这项工作通过影像艺术的形式,促进公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讨论。 此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实施全面的月经健康教育,提升女性对自身身体的认知,有助于消除无知和恐惧。同时,应推动对卫生产品的补贴和免费发放,确保每位女性都能获得必要的生理产品。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我们必须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女性在生理期也能拥有尊严和基本的生活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男性也应成为支持和理解女性生理的盟友。
社会应倡导性别平等,让男性参与到月经健康的讨论中来。只有当男性理解和尊重女性的生理需求时,社会的整体观念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现代社会应当为女性创造一个友好的生理环境,将月经视为自然现象,而不是羞耻之处。唯有如此,女性才能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在教育、就业和生活中拥有同步的发展。 改变对于月经的污名,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项长久的任务。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参与。
无论是通过公共讨论、社会活动,还是利用数字媒体传播知识,均是必要的路径。“谈论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尼拉杰·格拉坚定地表示,是时候揭开这片沉默的面纱了,让我们一同为女性的月经权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