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环境危机加剧的大背景下,航空业面临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压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承诺实现碳中和目标,寻找可再生和环保的燃料变得至关重要。近日,一份新报告显示,东南亚地区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到2050年,该地区有能力满足全球12%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需求。这一发现不仅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也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这份报告由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Biomaterials)制定,并得到了航空制造巨头波音公司的支持。报告指出,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基原料资源,预计到2050年可以生产4570万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
这一数字占到航空业在实现2050年净零目标所需的3.8亿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12%。报告的作者指出,如果东南亚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者不将燃料出口出去,那么这个产量将足以满足该地区当前的所有航空燃料需求。 波音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罗伯特·博伊德在针对报告的媒体简报会上表示,东南亚拥有潜在的燃料生产能力,这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能帮助地方政府减少对传统燃料进口的依赖。他提到:“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可以立即实现这一潜力,将会为东南亚的每一滴航空燃料需求提供支持。这不仅能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还有望增强国家的能源安全。” 东南亚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潜力来自于该地区丰富而多样的生物基原材料。
报告列举了包括稻壳、稻草、棕榈油残渣、糖类、城市垃圾和一些能源作物在内的11种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综合利用能够为航空燃料的生产提供充足的资源基础。报告还预测,东南亚地区2025年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原料总供应量预计将达到3.753亿吨每年,这一数字相当于可支持40.9万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 其中,印度尼西亚在可持续航空燃料原料供应能力方面处于领导地位,紧随其后的是泰国、越南和菲律宾。这四个国家共同贡献了90%的地区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稻壳和稻草是最丰富的原材料,占所有原材料的36.9%。
此外,棕榈油残渣占11.9%,而粗棕榈油仅占3.1%。 尽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产品生产国,但大部分产品被出口或用于食品和饲料行业,仅有少部分可以用于生物燃料生产。因此,棕榈油在可持续航空燃料讨论中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在欧洲,因棕榈油生产与森林砍伐相关,欧盟已禁止将其用于航空燃料的生产。 在被问及棕榈油和其残渣作为原材料的使用对东南亚可持续航空燃料出口到欧盟的影响时,博伊德表示,这符合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设立的标准。他指出,所有这些原材料都被Corsia所允许,但必须满足其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可持续性标准。
这也为东南亚地区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创造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然而,尽管东南亚具有明显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潜力,报告指出,目前以及未来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基础设施可能不足以满足需求。影响原材料真实可用性的因素包括融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有效的采集系统和竞争性行业利益等。为推动该地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生产,报告强调需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监管环境,增强区域间的合作,支持私营部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还需经济激励和融资机制的支持。 东南亚各国的政府在制定与航空燃料相关的政策时,应考虑如何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发展可持续的航空燃料产业。这不仅能提升能源安全,还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实践的重视,东南亚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预计将吸引大量投资。 展望未来,东南亚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或将成为全球航空业的重要支点。报告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支持的加强,该地区的航空燃料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对于已经在全球市场上抢占了一席之地的东南亚来说,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将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的应对做出贡献。 总结来说,东南亚地区凭借其丰富的生物原材料,有望在未来为全球航空业提供12%的可持续航空燃料。这一潜力的释放,离不开各国政府的支持、行业内的合作以及市场的有效激励。
在全球环保的浪潮下,东南亚将在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生产和使用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