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下调2025年全年盈利预期,主要原因是受到高达30亿美元关税的净冲击。面对全球供应链复杂多变的形势,尤其是美中贸易摩擦加剧,福特无法避免成本上升对盈利造成的压力。虽然公司采取了约10亿美元的恢复措施缓解部分影响,但仍不足以完全抵消关税带来的负面效应。此次调整使得福特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预期从先前的70亿至85亿美元区间,降至65亿至75亿美元。该消息一经公布,福特股价在盘后交易中跌幅达到3%。 尽管如此,福特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整体业务表现依然稳健,营收和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
第二季度每股盈利达37美分,高于分析师预测的31美分,收入为501.8亿美元,远超预期的452.9亿美元。这得益于福特旗下多个业务板块的积极贡献,尤其是福特+战略在推动收入增长中的显著作用。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在财报发布会上强调,福特正通过优化产品布局和提升运营效率,逐步抵消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福特电动汽车部门——福特Model e——也展现出强劲的进步和潜能。公司近期宣布,将于8月11日在肯塔基举办活动,公布下一代电动汽车相关信息。这不仅体现了福特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投入,也彰显了其向绿色智能交通转型的坚定决心。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快速发展,福特积极拥抱新能源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力求在未来电动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该部门目前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持续削减制造成本,为实现盈利变现奠定基础。 此外,财务总监谢丽·豪斯(Sherry House)在财报评论中指出,除了关税因素外,福特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了年同比成本改善,显示公司在供应链管理、制造流程优化与运营成本控制方面成效显著。加强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也是福特当前战略重点之一,这为企业抵御外部冲击及未来扩展提供了坚实财务保障。 对于关税的影响,福特并非孤例。近年来,全球贸易环境频繁波动,关税壁垒逐渐增加,尤其是汽车行业跨国供应链高度复杂。
福特在北美、欧洲和亚太等多地均有业务布局,关税政策直接影响零部件采购成本及出口车型的定价竞争力。这促使公司重新审视供应链战略,加快本土化生产和供应源多元化的步伐,从根本上降低外部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 福特通过聚焦核心产品线和市场,强化品牌差异化,坚持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研发战略。例如,Ford Pro作为专业服务板块,不仅提升了车辆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验,也增强了客户粘性和品牌影响力。福特蓝牌(Ford Blue)在传统汽车业务持续优化,贡献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整体来看,福特复杂多元的业务布局帮助公司在面对不确定和挑战时,实现营收和利润的有效增长。
在电动车领域,福特面临来自特斯拉、通用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为此,公司聚焦加速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电动产品组合,同时强化软件系统和智能互联能力,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未来的电动车不仅仅是动力系统的更替,更是智能化、网联化和个性化的深度融合。福特希望借助Model e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赢得新一代消费者的青睐,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福特如何平衡短期关税带来的利润压力与长期战略投入,将成为投资者和市场关注的焦点。公司需要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同时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新能源创新。
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期,贸易壁垒、环保法规和技术变革共同构筑了复杂的经营环境。福特能否成功转型,将决定其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综合来看,福特目前的调整反映了外部市场环境的挑战,同时也显示了其积极应对的策略和稳健的运营基础。尽管2025年盈利预期有所下调,但通过强化电动车业务、优化供应链管理和提升成本控制,福特仍具备实现长期增长的潜力。未来,随着更多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推出和业务模式的创新,福特有望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浪潮中抢占先机。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福特如何驾驭当前风险、加速新能源布局,将是判断其未来价值的重要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