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创业浪潮汹涌的今天,尽管市场上涌现出大量各式各样的AI SaaS产品,获取首批真实用户依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许多创业者在产品发布后往往遭遇冷淡响应,用户签约后也很容易流失,这背后隐藏着用户对新技术的怀疑、时间资源的匮乏以及对痛点解决方案的苛刻要求。经历了两家YC投资公司的多款产品上市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成功获取首批100名活跃用户不仅关乎产品本身,更关乎战略打法和执行细节。下面我将分享五大核心策略,助力创业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首先,深耕小众社区的价值不容忽视。很多创业者习惯“撒网式”推广,试图触摸更广泛的市场人群,但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有效转化。
与其广而不精,不如深入小型且专门的社区,这些社区的成员通常是真正面临痛点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人群。Reddit、Slack、Discord和Telegram等平台上的特定子版块和私密群组是极佳阵地。例如,针对法律团队的AI工具可深耕r/LawFirm、r/LegalTech等;为视频创作者打造的工具则可活跃于r/NewTubers或r/VideoEditing等。关键在于真实参与讨论,以帮助者的身份提供专业答案而非直接推销,建立信誉和信任感。Slack与Discord中小型且活跃的深度社区同样宝贵,譬如FounderSlack、AIProductBuilders及Latent Space Discord等,这类社区往往拥有精准且具有早期采用特性的用户。 其次,紧抓趋势精选内容,实现时间与内容的精准匹配。
互联网是动态变化的“洪流”,而非静态的“池塘”。聪明的创业者应当借势热度和流行话题,将产品巧妙地融入正在发生的文化和事件中。举例来说,我们曾利用FIFA世界杯的热潮,以体育解说AI产品为切入点与官方和球迷形成互动,从而获得可观的关注度。产品推广不仅局限于直接宣传,更注重结合尤其是具有话题性、时令性事件来展开内容营销,形成与用户的情感共鸣,增强产品的相关性和吸引力。 接下来,借助故事化内容构建长期用户认知。人类天性对故事和模式怀有天然的关注,通过分阶段展开的系列故事内容,可以逐步引导潜在用户熟悉产品理念、功能和价值。
创业者在内容发布时应注意避免生硬的推广痕迹,内容重点应放在为用户提供帮助和价值。例如,AI软件开发公司可以以“5天系列:使用我们产品打造X项目”为主题,通过每天的实用分享,逐步积累话题热度和关注度。当用户对发布者的声音建立信任后,转化为产品用户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此外,坚持常态化的社交出现,成为用户熟悉的“那个人”胜过一次英雄式的爆发。公开构建产品虽重要,但在同行和潜在用户的社交动态中频繁互动,表达有针对性见解,更能赢得认同和关注。主动参与竞争对手或相关领域的讨论并给予建设性评论,私信那些表达兴趣的用户并提供早期体验机会,也是挖掘上下游用户的重要方式。
虽然这一过程繁琐且消耗时间,但拥有上下文意识的用户群粘性更强,产品生命力更有保障。技术上,适当辅以自动化工具辅助私信和跟进能节省人力,但须以个性化为前提,切忌机械轰炸。 最后,打造“懒人友好”型内容成为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利器。现代用户节奏紧张,选择直接获取高价值信息的内容更受欢迎。通过整理贴合目标用户痛点的优质AI工具汇总、行业优秀案例评析、精选创业项目盘点等形式,既体现了专业洞察也减少了用户检索成本。在此类内容中巧妙穿插自家产品,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广效果,远比直接广告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
将这类内容通过LinkedIn、Twitter、Reddit和热点社区发布,可以覆盖多层次用户,形成口碑传播。 纵观整个用户获取过程,必须正视其艰难特性。没有捷径,首批用户是一点点积累、累计信任和不断优化的结果。耐心打磨内容和用户关系,积累战略与战术经验,形成稳健的增长模式,高质量用户池最终将推动产品进入良性循环。最关键的法则是,常驻于用户痛点发生的场所,静听他们的诉求和反馈,然后基于真实需求持续迭代。 YC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初创加速器之一,其许多被投资的AI项目都经历过类似的用户闯关。
借鉴其经验,创业者不仅能获得指导路径,更能加强战术执行的精准度。现代AI创业竞争激烈,产品再好,若不能有效连结用户并解决核心痛点,也难以长久立足。因此,创业团队需把握社区深耕、趋势对接、内容故事化、持续互动和懒人内容五大要素,构建全方位的用户获取体系。 在未来,随着用户需求不断细分,社区运营和内容营销的重要性将更为凸显。创业者需务实面对挑战,拒绝浮夸,持续聆听和回应用户声音,才能真正打开市场,迈向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而服务于快速增长企业的GTM(Go-To-Market)方案提供商,如Varnan,则在帮助创业者搭建分发渠道、深化用户连接方面扮演关键助力角色,推动AI初创企业快速适应市场节奏,进而实现用户和产品的良性共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