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子星交易所(Gemini)联合创始人泰勒·温克莱沃斯公开指责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暂停重新建立合作关系,原因在于其对摩根大通新出台的数据访问收费政策提出了公开批评。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成为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领域与传统金融巨头之间竞争冲突的代表性案例。泰勒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表示,摩根大通的新政策实质上是通过收费限制金融科技公司对用户银行数据的访问,进而扼杀创新,并试图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对竞争者进行报复。双子星交易所此前因“第二次窒息行动”(Operation ChokePoint 2.0)而被摩根大通断开合作,目前正试图重建合作渠道,但此次事件使得双方合作进程再度受阻。争议的焦点是摩根大通决定向金融科技和相关服务商收费,以允许其访问客户银行数据。这类数据访问服务通常由如Plaid这样的平台提供,便于用户将银行账户链接到不同的应用和服务,包括加密交易平台如双子星。
泰勒的公开批评揭露了银行执行收费策略的潜在不公平竞争行为,认为此举恐将使众多依赖免费数据访问的初创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泰勒强调,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了消费者对自身金融信息的控制权,也阻碍了整个行业向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方向发展。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银行业巨头正试图通过收费手段垄断数据访问,从而巩固其市场主导地位,打压竞争对手和新兴企业。此次事件发生在双子星交易所递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后的数周内,公众纷纷将两者联系起来,认为摩根大通的政策更具针对性和策略性,试图遏制双子星的市场扩张。摩根大通与双子星交易所之间的关系历来复杂。早在2023年,摩根大通曾因盈利问题要求双子星寻找新的银行合作伙伴,尽管当时双子星坚称双方关系未变,但市场一直对此保持高度关注。
业内专家和从业者普遍认为,摩根大通此举反映了传统银行业在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和加密行业时的紧张态势。随着开放金融和去中心化资本市场的兴起,传统银行利益受到挑战,促使其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然而,这种局面也引发了社会对金融数据控制权的高度关注。多位金融科技行业领导者强调,数据与信息的开放和共享是推动金融技术创新的关键保障。投资者和用户希望拥有更多自主权,而非被大型银行集团垄断。索拉纳基金会(Solana Foundation)总裁莉莉·刘就事件表达了观点,认为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与资产的分布广泛且分散,任何单一企业或联盟都难以完全掌控这股力量。
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玩家,双子星交易所不仅面临传统银行的压力,也肩负着推动行业透明化和开放化的使命。此次与摩根大通的争端充分反映了新兴金融理念与传统金融体制之间的冲突,也凸显了数据访问政策在未来金融生态中的关键作用。摩根大通通过此举展示出银行业维护自身数据生态和营收模式的决心,但同时也面临监管机构和市场舆论的严峻审视。专家普遍认为,银行若一味以封闭、收费限制数据访问,将会激化行业内的不平衡,阻碍数字金融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明显感受到的是未来金融服务可能更加割裂,选择和使用新兴产品的门槛变高。反过来,这也将影响加密货币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资金和成长环境,减弱行业整体活力。
面对摩根大通的指责和行动,泰勒·温克莱沃斯表示不会就此沉默,称将持续曝光所谓“反竞争和谋取暴利”的操纵行为,坚定维护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他通过社交平台呼吁整个行业关注银行数据收费政策的潜在风险,并努力推动更为公平和透明的市场环境构建。事件也引发了监管层面的广泛关注。随着金融科技产品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监管机构在确保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市场公平竞争之间寻求平衡显得尤为关键。未来可能面临制定相关法规,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数据服务商之间的合作机制和收费行为。总体来看,双子星与摩根大通的冲突是一场金融行业新时代变革中不可避免的阵痛。
它代表着开放金融理念与传统银行规则之间的激烈碰撞,反映了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核心资产的重要地位。随着市场主体不断调整策略,消费者对于金融数据所有权的意识提升,整个行业也将加快向更加开放、共赢的方向演进。双子星事件提醒业内人士必须警惕金融数据的管控权争夺,重视技术与政策结合智造公平竞争环境,最终助力金融科技和加密行业突破瓶颈,实现创新升级。未来,围绕开放银行和用户隐私保护的标准制定、数据共享模式创新,以及监管合作将成为行业关注重点。只有确保多方利益平衡,激励创新与维护安全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此次争议或将成为推动金融生态改革的催化剂,促使传统银行与新兴科技力量相互理解、协同合作,迎接数字金融新时代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