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医学领域,蛋白质的进化与适应历来是理解生命机制和开发新型疗法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定向进化技术多依赖于细菌或酵母等遗传结构较为简单的微生物,这些方法虽然在某些应用上效率不错,但面对哺乳动物细胞尤其是人类细胞的复杂环境时,却显得力不从心。新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Neely实验室和Centenary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名为PROTEUS(蛋白质进化选择系统)的生物机器,为哺乳动物细胞的定向进化开辟了全新的途径,或将彻底改变未来疫苗和治疗药物的设计制造方式。 PROTEUS以病毒为蓝本,模拟病毒的快速变异与选择过程,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实现蛋白质的快速演化。该系统融合了生物工程与机器学习的原理,但其不同于传统人工智能,它无须预设具体目标即可在分子水平上通过试错机制生成并筛选基因变异,促进蛋白质适应哺乳细胞特有环境。具体而言,科学家将目标蛋白的基因序列包装进类似病毒的基因组中,借助病毒样囊泡(VLVs)传递至哺乳动物细胞内。
随后的复制过程中,病毒基因组发生错误,从而引入大量突变,产生多样化的蛋白质变体。随后,细胞内设定的基因“难题”对这些蛋白施加选择压力,使能更好解决问题的变异得以存活并扩增。如此循环往复,整个进化周期仅需24小时,远快于传统数月甚至数年的定向进化方法。 哺乳动物细胞长期被视为难以适应定向进化的试验载体,原因在于其细胞分裂速度慢,基因组庞大且复杂,同时蛋白质在转译后会经历多样且不可预测的化学修饰,导致其功能表现充满变数。PROTEUS的出现,实则为哺乳细胞内高效大规模突变和筛选提供了技术支持,成功绕过了细胞对高突变率的天然耐受障碍。更重要的是,系统在哺乳细胞内生成的变异完全基于该环境特有的适应性,避免了传统微生物模型中演化结果难以直接迁移至人类细胞的困境。
在疫苗研发方面,PROTEUS所带来的突破尤为显著。传统疫苗设计多依赖较长的时间框架和较低的靶点特异性,难以迅速应对病毒变异和突变株出现的挑战。借助PROTEUS系统,研究人员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环境中迅速进化筛选出针对特定病原体蛋白质结构的高亲和力抗体和适应性更强的蛋白质工具,为快速开发精准疫苗、优化mRNA药物提供基础。经过三年的研发,悉尼团队已在开源期刊《自然通讯》发表其关键数据和序列,确保全球科学界能够利用这一平台推动人类健康研究进步。 此外,PROTEUS的应用前景远不止疫苗领域。其在基因编辑工具的进化优化上展现出巨大潜力。
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当今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利器,但其活性、特异性和安全性仍有待提升。通过PROTEUS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定向进化,能够筛选出更高效且副作用更小的基因编辑酶,为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甚至病毒感染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手段。例如,已有研究展示使用细菌系统演化的CRISPR工具,在新生儿罕见遗传病治疗中取得突破;未来通过哺乳细胞进化,相关工具的性能预计将进一步加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膜蛋白的进化和工程。膜蛋白作为细胞与外界信号传导的枢纽,是药物作用的主要靶点之一,包括阿片类药物调控、体重控制药以及多种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因膜蛋白的结构复杂且难以操控,其定向进化往往受限。
PROTEUS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快速产生大量变异,实现在真实生理环境下筛选功能优异的膜蛋白变体,不仅助力基础科研解开细胞信号传递机制,也为新药设计提供前瞻性工具。 除了技术创新,PROTEUS的开源策略和成本效益亦令其在科研界具备广泛吸引力。通过国际非营利质粒库Addgene,全球具备相应分子生物学及病毒学操作条件的研究机构都可免费获取关键材料,极大推动了哺乳动物细胞定向进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扩展。团队进一步申请了澳大利亚的临时专利保护,积极探索该技术的商业化路径,预计未来将在药物研发、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形成深远影响。 哺乳动物细胞进化机的问世,标志着生物技术向更复杂生物系统跨越的关键一步。它不仅为科学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实验范式,也助力我们更精准、更迅速地应对新发病毒和复杂疾病的挑战。
结合基因编辑与蛋白工程,未来疫苗及疗法的更新换代速度有望大幅提升,为公共健康和精准医疗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对人工进化机制理解的深入,以及与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融合,PROTEUS代表的生物“智能”将更加灵活、高效。哺乳动物细胞进化机的出现,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一把锐利的“进化之刀”,挥舞它,我们离攻克更多疾病、创造更先进生物疗法的理想或许已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