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时明确表示,美联储目前不会急于调整关键利率,将继续观察经济数据的变化再做决定。这一观点与当时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力促美联储立即降息的呼声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政策制定层面上围绕经济刺激措施的不同看法。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历来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鲍威尔的这一立场引发关注。鲍威尔在听证会上指出,美联储现阶段“已处于良好位置,能够等待更多经济信息的显现”,表明货币政策目前保持中立、以观察为主的态度。他强调,通胀防控和实现最大就业是美联储双重使命的核心,因此将优先衡量经济增长的健康情况再作进一步决策。和鲍威尔平和审慎的态度相比,川普总统对此表达了明显不满。
川普通过社交媒体再次批评鲍威尔的做法,称其“愚蠢且固执”,并警告这种领袖无能可能会让美国未来经济承受持续负担。川普呼吁国会对美联储主席施压,敦促美联储更积极地采取宽松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面对两位重要决策者的不同声音,国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中多名共和党议员也向鲍威尔施压,要求美联储加快降息步伐。部分议员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及贸易摩擦导致的风险迫切需要降低借贷成本,以减轻企业与消费者的负担。然而,鲍威尔在听证会中强调,美联储决策将以经济数据为主导,而非政治压力。他指出,针对近来因贸易关税所引发的价格上涨,经济学界尚未形成共识,需观察关税对整体通胀的传导效果。
鲍威尔提到,预计六月开始的几个月内相关影响将逐步显现,从而为美联储提供更清晰的经济形势参考。鲍威尔还坦承,部分通胀压力可能未如外界预期那般明显,若通胀回落速度快于预期,联储将更倾向于提前采取降息措施。此外,如果失业率出现明显上升,美联储同样会在必要时加快宽松步伐。在面对国会议员有关是否会在七月议息会议作出决策的提问时,鲍威尔选择未明确表态,重申需先观察即将发布的六月通胀报告以及其他宏观数据。这份官员的坚持体现了美联储在面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全球和国内经济环境时的慎重态度。鲍威尔对政治干预表示谨慎,回应一位民主党议员提问时指出,美联储决策的根本目标是为美国人民带来良好的经济环境,不受外界恐吓与干扰影响。
在全球经济受贸易战紧张情绪影响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美联储对未来利率走势的掌控显得格外关键。当前美国经济虽具韧性,但面临通胀压力和就业市场复杂变化,货币政策走向需精准把握,才能实现维稳经济增长与防范过热通胀的双重目标。尽管川普总统公开施压,要求通过降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鲍威尔依旧坚持独立判断,强调基于数据走向的审慎态度,有效避免了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干预风险。市场参与者普遍关注鲍威尔对此次利率决策的指引,力图从数据和言论中揣摩未来美联储的政策动向。投资者和企业对未来利率是否下调高度敏感,关乎借款成本、资本投资及整体经济信心的变化。此外,通胀数据的走向也将在未来几个月成为评估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鲍威尔提到的等待六月通胀报告的时间点备受市场关注,7月15日公布的报告将成为美联储决策的重要参照指标。美联储此时选择保持政策观望,更显示出其避免激进干预而导致经济波动的谨慎作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鲍威尔的讲话释放出信号,即美联储尽管关注经济增长放缓迹象,但仍对通胀风险保持警惕,利率政策调整不会盲目跟随政治期待,而将更加依赖数据表现。整体来看,美联储主席的这种谨慎观望态度,既体现其对复杂经济环境的理性判断,也反映了联储强烈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决心。未来几个月,随着贸易摩擦影响逐渐显现及宏观经济数据不断发布,是否降息仍需看通胀和就业市场的具体表现。此外,美国国内政治环境及全球市场动向也将持续对货币政策形成挑战。
此次鲍威尔与川普之间的分歧不仅彰显了货币政策制定中的政治与经济博弈,也揭示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维护市场稳定与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多重难题。无论后续是否发生利率变动,美联储坚持以数据为驱动的政策制定原则和对市场平稳运行的保障责任,仍将是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体而言,美国货币政策走向直接影响资本流动和贸易环境,密切关注美联储动态将有助于把握未来经济走势的关键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