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元素作为空气的主要成分,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极低的反应活性,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双原子氮气分子的形式存在。长期以来,科学界对更大规模的中性氮分子聚合体即中性氮素同素异形体的存在抱有浓厚兴趣,但由于其极端的不稳定性,制备和分离中性氮聚合体一直是化学研究的难题和挑战。近期,德国吉森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中性六氮分子C2h-N6的制备,开创了中性多氮分子研究的新局面,为高能密度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中性六氮分子的制备不仅突破了以往只能得到含离子的多氮体系的限制,更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n\n以往研究中,多氮分子多为阴离子或阳离子形式存在,例如著名的环戊五氮阳离子(N5+)和五氮环负离子(N5–),这类离子在高能材料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然而,中性多氮分子的稳定性较差,容易迅速分解回氮气分子,阻碍了其实验制备和应用推广。
此次研究团队通过气相条件下氯气或溴气与固态银叠氮化物(AgN3)反应,采用气相冷凝技术成功制备出室温稳定的六氮分子。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六氮分子被低温惰性气体氩气矩阵有效捕获,利用低温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其进行了精确的表征。通过15N同位素标记实验进一步确保了分子结构的准确性和纯净性。\n\n六氮分子呈现出C2h对称性,分子结构类似于两组叠氮基团通过中间的氮-氮单键连接而成。计算化学模拟显示,尽管中性六氮的总电子数较多,理论上易发生不稳定的分解过程,但反应势垒高达近15 kcal/mol,因此其在室温下表现出一定的热力学稳定性。此外,电子密度分布及局域电子函数分析表明分子键结强度在部分氮-氮键处较低,相关键断裂是分解的关键因素。
该稳定结构也使得六氮分子在液氮温度下制备为纯净薄膜时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n\n氮的同素异形体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源于其分解成氮气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是未来清洁能源载体的重要候选。六氮分子的理论热力学计算揭示,其单位质量的能量释放约为传统炸药TNT的两倍,胜过目前广泛使用的高能材料,如HMX和RDX。这种高比能量释放使得六氮分子具备作为新型动力材料或能源存储介质的潜力,同时其分解产物仅为无害的氮气,符合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n\n制备中性六氮分子的关键在于利用银叠氮化物的高反应活性,通过氯气或溴气在低压条件下进行气相反应,使得氮原子聚集形成六氮分子。随后迅速在10K的低温惰性气体氩气矩阵中捕获,避免其在常温下迅速分解。
该方法不仅保证了六氮分子的形成,还便于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的检测确认。氩矩阵技术的利用是使得这类极不稳定分子能够被观察和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纯净六氮薄膜稳定存留在77K液氮环境,表明合成的六氮分子具备进行更深入研究和潜在应用的可能性。\n\n从分子轨道角度分析,六氮分子具有较为复杂的π电子结构,关键的π→π*跃迁对应的能级解释了其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光谱特征,并且揭示了光学激发对其结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影响。光化学实验表明,六氮分子在436nm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相关谱线迅速消失。该光化学反应路径与计算预测的电子激发态跃迁吻合,为深入理解分子内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实验依据。
\n\n本研究还通过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验证了六氮分子的局部最小能量构型,并计算了分子的自由能势垒和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C2h对称构型是六氮的稳定同分异构体,而传统推测的不稳定异构体则不具有实际意义。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揭示了原子间的电荷分布,体现了分子内部分子轨道的调配特征以及部分氮原子的电子密度偏移,提高了我们对其键合与稳定性机制的理解。\n\n六氮分子的能量释放性能极具吸引力。依据Kamlet-Jacobs理论计算的爆轰速度和爆轰压力分别达到8930米每秒和31.7GPa的高水平,这不仅优于传统炸药的性能,还具有明显的环境友好优势。相比于工业中普遍使用的TNT和RDX,六氮具有更高的能量储备且燃烧产物为纯氮气,极大减少了排放的有害物质。
在未来推进高效、绿色高能材料的研发中,六氮有望成为标志性受关注的创新材料。\n\n当前高能密度材料的发展趋势侧重于实现高能量释放与环境兼容的平衡,而中性六氮的发现正符合这一战略方向。通过优化合成路径和反应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六氮产率和稳定性,实现其商业化应用。未来研究还将关注其在燃料电池、推进剂以及能量存储装置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表现。与传统含碳燃料相比,六氮及相关多氮分子同素异形体的潜力巨大,预示着新型能源领域的革命。\n\n尽管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中性六氮的制备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银叠氮化物和卤素气体的高反应活性和爆炸危险,要求实验操作环境要严格控制,使用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研究人员的安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的合成方法和工艺。\n\n此次关于六氮分子的成功制备与表征,极大地推动了氮素化学和无机高能材料的研究进程。它不仅丰富了对氮同素异形体的理解,也为设计新型高能材料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六氮分子的发现也引发了学术界对多氮分子体系在环境友好型能源开发领域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未来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及环境科学交叉领域,六氮及类似同素异形体将催生更多创新研究和应用探索。
\n\n综上所述,中性六氮C2h-N6的制备是化学领域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展示了其意想不到的稳定性和极高的能量储存潜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六氮有望成为未来高能清洁能源材料中重要组成部分,助力构建更加绿色、安全和高效的能源体系。未来,这一发现将激励科学家进一步探索更加复杂且功能丰富的多氮同素异形体,推动人类迈向能源和材料科学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