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推动本币结算体系的建立,旨在减少对美元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结算主要货币的依赖。这一努力已持续十余年,但迄今为止,真正实现跨金砖国家之间广泛的本币结算仍然难以实现,被视为一个尚未实现的梦想。金砖国家本币结算的推动,反映了新兴经济体希望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同时也揭示出多方复杂挑战。首先,金砖国家推动本币结算的初衷在于应对美元主导地位对其经济自主性的限制。美元长久以来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使得金砖国家在遭遇美元政策调控和金融制裁时存在较大风险。通过强化本币使用,金砖国家希望减少汇率波动风险,降低外汇储备依赖,增强经济独立性。
然而,现实表明,推动本币结算面临诸多结构性难题。其一,金砖国家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深度存在显著差异。比如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制造中心,拥有外汇储备规模庞大的人民币,但印度、巴西等国的本国货币流通国际化程度较低,且金融市场不够完善,限制了本币广泛使用的条件。其二,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和贸易伙伴多元,许多贸易依然通过美元计价和结算。例如,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以美元计价,巴西的农产品出口也以美元结算,使得本币直接互换和结算难以完成规模化应用。其三,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的依赖加深,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是其他新兴市场货币难以媲美的。
国际投资者普遍对美元资产持有信心,而本币资产则受制于波动性大、流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本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此外,技术层面和制度建设也是主要瓶颈。实现跨境本币结算需要完善的清算系统、法律法规协调以及货币政策协调等配套措施。金砖国家间虽然有意识建立支付清算系统,但操作的复杂性和协调成本极高。各种尝试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以及双边货币交换协议等,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资金支持和便利,但尚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本币结算体系。再者,地缘政治和国际博弈也影响了金砖国家本币结算的推进。
美元作为全球霸权货币的地位,背后支撑的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美元金融市场的全球影响力。金砖国家试图削弱美元影响力的努力,往往会引发国际紧张关系和制裁风险,限制了本币结算改变现有体系的空间。尽管障碍重重,金砖国家推动本币结算的努力依然为全球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和去美元化提供了重要启示。随着数字货币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和推广,为跨境本币结算带来新的机遇。数字货币可以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升结算速度,促进本币国际化。未来,金砖国家若能强化政策协调,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推进技术创新,仍有可能逐步扩大本币结算的规模和影响力。
此外,金砖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贸易结构调整,也有助于提升本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率。综上所述,金砖国家推动的本币结算体系虽已积累一定基础,历经十年努力,但实现广泛落地仍面临重大挑战。如何平衡各国利益,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深化技术应用,以及应对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将是关键。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剧,本币结算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推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向更加多元和公平方向演进。金砖国家本币结算的梦想,虽尚未成真,但其背后的动力和意义将持续激励全球经济格局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