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图形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线追踪作为实现真实感渲染的重要手段,正逐步成为游戏和3D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微软最新推出的D3D12 Shader Execution Reordering(简称SER)作为DirectX光线追踪(DXR)1.2版本的重要特性,针对传统光线追踪中存在的着色器执行效率低和数据访问分散等问题,带来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SER为开发者提供了通过应用程序控制着色器执行顺序的能力,实现更高效的并行执行和数据局部性优化,极大提升GPU资源利用率和最终渲染性能。本文将详细解析SER的底层原理、实现机制、目前的支持状况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帮助技术人员全面理解并掌握该技术的潜力。 传统光线追踪的挑战主要源于其随机性光线传播模式,造成的着色器执行路径高度分散,导致GPU线程间执行不一致,从而降低并行效率。同时,相关数据访问高度不连续,加剧了内存带宽压力和缓存未命中率,严重影响帧率表现。
此前,虽然开发者可以通过复杂且代价高昂的应用逻辑尝试缓解这些问题,但效果有限,且开发难度大。SER的出现,正是为了赋予应用层级对着色器执行调度的主导权,提供一种灵活且高效的机制来统一调度策略,从根本上解决执行散乱的问题。 在技术规范层面,SER通过引入HLSL(高阶着色语言)中的新型原语,使应用能够为每条射线的着色器工作分配排序键,提示驱动程序和硬件依据排序键对着色器工作进行动态重排执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应用侧设定排序信息,但真正的重排实施权在驱动和硬件层面,根据不同硬件能力,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微软明确指出,该功能将作为Shader Model 6.9的一部分成为标准,要求所有驱动支持分析此类着色器代码,而具体是否执行重排则视硬件实现而定。这样设计既保证了向后兼容性,也方便开发者统一编写兼容性极佳的代码。
另外,SER的设计理念创新地引入了HitObject概念,重新定义了射线与场景交互的流程,将光线遍历(Traversal)以及AnyHit与Intersection着色器与ClosestHit、Miss着色器解耦。这种设计允许开发者在光线遍历完成与最终命中着色器执行之间插入任意逻辑,极大提升了流程灵活性,也为SER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基础以实现优化重排。通过利用HitObject封装的命中信息,着色器可以在重排过程中基于更多维度的数据实现更细粒度的排序,达到更高效的执行以及更优异的缓存访问效果。 硬件和驱动方面,NVIDIA已率先在其RTX 40和50系列显卡上实现并加速SER功能,RTX 20和30系列虽然硬件重排能力有限,但仍完全兼容SER API,支持统一的代码基础,无性能损失。这意味着开发者能够以最低的开发成本覆盖所有NVIDIA支持的光线追踪硬件。英特尔方面,Intel Arc B系列显卡以及第二代Intel Core Ultra处理器配合最新预览驱动也已正式支持该功能。
AMD方面,官方表示将在2025年夏季推出支持更新,WARP软件光栅化器的最新预览版本同样包含SER功能支持,为不同平台提供了广泛的兼容性保障。 使用SER,开发者可以通过配置排序键,告诉驱动哪些射线或线程工作量较重,需要优先执行或进行聚合调度,从而改善执行中线程的负载均衡和数据访问局部性。例如,官方示例中通过区分轻量和重量级工作负载,使用SER对线程进行排序,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NVIDIA RTX 4090测试显示该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可提升40%帧率,而在Intel Arc B系列显卡上甚至观察到了高达90%的性能增益。这表明SER不仅理论上有效,其实际表现也极具吸引力。 微软官方示例演示了如何在Ray Generation Shader中应用SER,示例着色器通过条件判断为射线分配排序键,并调用MaybeReorderThread接口请求驱动进行重排。
此后,对于命中结果,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调用HitObject::Invoke完成光线命中着色器的执行,或者直接根据命中信息在Ray Generation Shader中进行光照计算和着色处理,简化了渲染流水线,也减少了上下文切换的性能影响。此外,通过调节配置参数,开发者可以灵活比较有无SER的性能差异,方便理解其优势和适用场景。 从开发环境的角度看,由于SER尚处于Shader Model 6.9预览阶段,开发者需要使用微软提供的预览版Agility SDK和DXC编译器进行试验。开启实验性Shader模型功能后,需要在应用初始化阶段调用D3D12EnableExperimentalFeatures,并在设备创建后检测Shader Model版本及光线追踪Tier支持,确保平台具备运行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一旦技术正式纳入Shader Model标准,开发者还可以通过查询设备特性判断实际是否启用了重排措施,从而结合硬件特性制定更为精准的优化策略。 除了微软官方提供的资源之外,NVIDIA的RTX Path Tracing项目整合了大量神经图形学和光线追踪经验,其中已经集成了SER相关实现,为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功能齐全且易于扩展的范例平台。
除此之外,微软的PIX分析工具也配备了对SER的支持,方便开发者直观监测重排效果和性能表现,有效加速调试与优化流程。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硬件平台逐渐支持SER,及其与其他DXR 1.2技术诸如Opacity Micromaps的协同应用,着色器执行效率和数据局部性将进一步优化,极大推动实时光线追踪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开发者从应用层面借助SER提供的灵活调度能力,能够更准确地把控GPU资源分配和利用,有望在复杂光照场景下实现更高帧率和更优画质表现。 总的来说,D3D12 Shader Execution Reordering作为DirectX生态中的创新技术,针对光线追踪核心瓶颈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更灵活的执行调度接口,还极大丰富了光线着色器的调度策略,达成了性能与兼容性的平衡。对于追求极致视觉效果和性能优化的游戏开发者和图形程序员来说,掌握并应用SER技术无疑将极大提升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
未来,随着标准完善和更广泛的硬件支持,SER将成为实时光线追踪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图形计算迈入更高效、更智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