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战略格局的不断变化,地下硬目标的防护技术日益成熟,许多国家加大了对深埋地下设施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军事指挥中心、核武库和重要的导弹发射井等关键设施。针对这一趋势,美国空军针对其标志性的超级穿透炸弹GBU-57/B“巨型穿透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简称MOP)进行了重大升级,使其打击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威慑力的非核深层穿透武器。GBU-57/B是一款设计用于摧毁极其坚固且深埋于地下的目标的特种炸弹,重达约三万吨级,其强大的穿透力和破坏力使其成为针对硬目标打击的利器。然而,尽管技术先进,MOP在实际部署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在与搭载平台——B-2幽灵隐形轰炸机整合时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制约了其作战效能。2024财政年度,空军完成了针对这些技术难题的修复工作,成功解决了MOP与B-2轰炸机系统兼容性的问题,确保其在完成深层打击任务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除了解决平台整合问题之外,升级还重点引入了先进的智能引信技术——大型穿透智能引信(Large Penetrator Smart Fuze,LPSF)。
这一引信系统被设计用来提升炸弹在未知目标环境下的爆炸效果,尤其是当地下设施的精确深度和布局信息并不完整时,LPSF可通过感应地下空间的变化,判断炸弹应在何时爆炸以发挥最大破坏力。该智能引信借鉴了较小口径穿透弹中的空腔感应与延迟引爆技术,可以感知炸弹穿透过程中遇到的空间特征——例如地下混凝土墙后面的空房间或设施内部空间——据此调整爆炸时机,这种智能变化大幅提升了诱爆的精确性和破坏效果,尤其对于多层防护结构的目标尤其关键。MOP炸弹的穿透深度远超普通穿透弹,公开资料显示其穿透能力至少达到200英尺(约60米),能够有效摧毁极为深埋的地下堡垒。升级后的MOP在引信及结构上不断得到改进,目前已至少发展出五个不同变种,最新型号为GBU-57F/B。虽然目前仅B-2隐形轰炸机获得了全面作战认证,B-52轰炸机也曾参与过该炸弹的实弹测试,显示出未来潜在的多平台应用可能。迄今为止,美国空军的MOP库存虽然保持相对有限,截止2015年曾知晓由波音公司生产的库存超过20枚。
更近期的消息透露,位于俄克拉荷马的制造设施正在扩建,预期MOP的年产量将实现三到四倍的提升,从而满足更大规模需求。研发和试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由于国防威胁减缓署(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 DTRA)合同问题、测试场地建设成本高昂且周期长等因素,MOP升级程序中的测试活动曾一度被迫推迟。2023及2024财政年度,美国空军重新安排并完成了两次大规模的全尺寸测试,以验证引信系统和与B-2整合的修复成果。虽然部分小规模测试缩减了约一半,但总体项目依然保持向前推进,逐步达到关键性能指标。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中,对非核深层穿透武器的需求显著增加。
中国和俄罗斯不断加强地下和岩洞式军事基地建设,如在北京西部建设的1500英亩指挥中心,以及多层次地下硬设施,都对深穿透武器提出了更高需求。此外,伊朗和朝鲜等小型潜在对手同样倾向于将其关键设施藏于地下,以规避空中打击威胁。正因如此,MOP的存在以及持续增强,不仅是美军战略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遏制潜在对手地下设施和战略能力的关键手段。2024年10月,美军曾使用B-2轰炸机,在也门胡塞控制区对坚固地下武器储存点实施打击,彰显了MOP在实际战场环境中的效用和威慑力。这一行动不仅针对地区冲突,同时向伊朗等支持方传递明确警告。未来,随着隐形轰炸机技术的进一步进步,B-21游侠隐形轰炸机预计将在深层打击任务中接替B-2担当更为核心的角色。
与此同时,空军也在推进更小吨位的GBU-72/A 5000磅级穿透炸弹的发展和装备,丰富空中打击选择。总结来看,GBU-57/B“超级炸弹”的最新升级代表了美国在深层穿透武器领域的领先水平。其通过智能引信的引入和与平台的优化整合,不仅有效解决了之前的技术瓶颈,也为现代战争中对抗深埋和极坚硬目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此外,该武器系统的存在对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威慑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任何试图通过建设地下核设施或作战基地来躲避打击的对手形成震慑。未来,随着技术继续发展,MOP及其后续型号预计将持续强化其精确度、穿透深度和智能化水平,保持美国空军在战略打击领域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