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加班费用激增。根据国家科学院最新发布的报告,自2013年以来,FAA因加班支付的费用增长了超过300%。2024年,空中交通管制员累计加班时数达到220万小时,相关费用高达2亿美元。该报告指出,加班的普遍使用部分原因源于人员调度安排不合理,加之人员招聘与培训未能跟上需求,导致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加班的增加不仅意味着运行成本的提升,更与管制员疲劳、航空安全息息相关。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本质上要求高度专注和精确,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容易引发疲劳,影响工作效率与判断力。
2024年一份独立评估FAA管制员疲劳风险的报告,特别强调了需建立强制休息制度以保障管制员健康和飞行安全。人员配备不足是导致加班频繁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3年,FAA仅完成其人员模型呼吁招聘数的三分之二,整体管制员规模缩减13%。招聘难题受到了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两次政府关门和新冠疫情,这些都严重限制了人员补充和培训程序的正常运行。更令人关切的是,FAA自2012年购入的先进排班软件并未发挥应有作用,导致现有人员无法被高效调配,进而加剧了工作负担的不平衡。许多管制设施面临的情况尤为严峻,超过三成设施人员配置已低于目标线的10%以上,约四分之一的设施不足15%。
管制员常需连续工作六天甚至更长时间的超标准工时,这种工作强度无疑将风险推向上升。尽管面临诸多困难,FAA表态将认真研究报告中的建议,并承诺在2025年招聘至少2000名新管制员以缓解人手短缺。一方面,联邦政府在推动航空交通现代化上投入巨资,特朗普政府提出了至少200亿美元的资金计划,包括升级机场设备与提升管制员招聘和留任激励措施,旨在提升整体安全性及运行效率。FAA应对空中交通量的适应性也存在问题。尽管航空交通量在过去几年增长了约4%,管制员执勤时间却呈现下降趋势。报告建议FAA应重新评估现有的人员配置模型,更好地结合具体设施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目标值,而非一味依赖统一的人数标准。
良好的排班与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减少加班支出,更有助于降低管制员疲劳风险、提升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保障。技术升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除了硬件设施的现代化,软件系统的优化同样不可忽视。提升智能排班系统的应用能实现动态调配资源,灵活应对突发状况,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按更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确保每位管制员都能获得足够的休息,已成为业界共识。航空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空中交通管制是保障飞行安全和效率的核心。当前FAA加班费用激增、人员招聘滞后的状况表明,该系统正处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节点。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行业和管理层的共同努力,结合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优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效运行。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改革,FAA有望重塑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空中交通管控环境,为美国乃至全球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