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最近发出警告,指称多条现存的二层网络(Layer-2,简称L2)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这一言论在区块链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二层网络作为提高以太坊可扩展性和效率的重要解决方案,至今已吸引了超过330亿美元的资金锁仓。然而,布特林的警告意味着,如果一些L2项目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必要的技术进展与去中心化的标准,它们的生存将岌岌可危。 布特林对L2网络的分级标准清晰明了。他提出了一种成熟度评估框架,按照去中心化程度对L2网络进行分级。从“阶段0”到“阶段2”,每个阶段代表着不同的控制权和安全标准。
“阶段1”是关键的里程碑,只有成功达到这一标准的网络才能获得布特林的认可。布特林直言:“只要一个项目还停留在阶段0,就不值得我们给予关注。” 在他的评估框架中,“阶段0”的网络由运营者完全控制,缺乏去中心化的特征;而“阶段1”则引入了智能合约治理,虽然仍然存在一个安全委员会来管理潜在的错误,但已经明显朝着去中心化的方向迈进。“阶段2”是最高阶段,标志着一个网络完全依靠智能合约自主治理,实现了真正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基于这一标准,布特林列出了当前处于安全风险中的L2项目,其中包括像Base、Blast、Scroll、ZkSync Era、Linea和StarkNet等一系列依然停留在阶段0的网络。他警告称,这些网络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达到“阶段1”的门槛,否则它们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今年年底前,多个ZK-rollup团队已经告诉我,他们有望达到阶段1。我也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布特林表示。 随着以太坊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L2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当以太坊主链面临高昂的交易费用和拥塞问题时,L2网络通过将数据处理任务转移到链下,有效地分散了主链的负担,提升了可扩展性。而目前已有多个L2项目朝着这一方向成功部署%,如Arbitrum、OP Mainnet、dYdX v3和ZkSync Lite等,它们均已达到“阶段1”或更高阶段的标准。
布特林的发言不仅是对L2项目的警告,更是对整个区块链行业未来发展的展望。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过去那种“多签名钱包”的状态将逐渐被更为严谨的加密信任所取代,“过去单纯依赖人来管理的时代已经结束,新的加密信任时代正在到来。”布特林的这一观点引发了行业内对未来治理模式的深思。 在此背景下,许多L2项目的开发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不断改进其技术架构,确保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因此,团队的技术实力、社区的支持以及治理机制的完善,都将影响这些项目的成败。
布特林号召L2项目团队要更加重视治理结构,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能够抵御未来不可预见挑战的系统。 同时,布特林个人的近期交易动态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就在9月11日,他通过自动交易系统售出了190个以太坊,价值约44.2万美元。他解释道,这一交易是一个早前就设定的自动买卖订单,表明他并非出于市场情绪的冲动,而是遵循既定策略进行资金管理。 随着区块链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L2网络必将朝着更加自主化和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布特林的标准和要求无疑将成为行业内新一轮竞争的方向标,促进各大项目在去中心化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
总而言之,布特林的警告不仅是对当前L2网络的一个检验,更是对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未来的期许。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更多的项目关注去中心化和技术发展,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只有达到更高标准的项目,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和可靠的用户基础。”布特林如是总结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区力量的增强,更多的L2项目能够迎头赶上,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在这个风云变幻的行业中,竞争永远是无处不在的,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在未来的区块链世界占据一席之地。
。